以产业集群应对产业链重组
刘志彪 编辑 吴晔 周宇晗
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经贸摩擦的双重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受到较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基础也发生了较大的动摇。特别是长期以来由“链主”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系的机制失效;由跨国公司发动、以产品生产各环节全球分工为基础的全球化机制受到很大的冲击;及时交货系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开始部分失效;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全球产品内分工的政策资源和社会基础在减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步地发生,导致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不协调。鉴于全球产业链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各个国家政府、大型跨国公司都在重新反思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调经济效率与经济安全之间的矛盾,全球产业链可能发生明显的“内向化”趋势:纵向看,未来全球产业链的长度会逐步缩短,其中某些关键环节将回收国内,不再向外发包;横向看,发达国家将通过建设特定自贸区、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签订协议的方式,将医疗、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回收在特定范围内。由此,过去点状分布、面上扩散的全球产业链,将日益演变成自贸区式的全球产业链集群。
在全球产业链发生新变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无疑将面临新挑战,过去中国供应商竞争跨国企业订单、为国际企业代工的发展方式受到了冲击,一些过去按照产品内分工布局在全球各地的关键零部件、关键生产环节、关键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归。那么,未来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什么地方?结合全球产业链新的变化趋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过去逐步形成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会通过开放与国内循环,形成“中国的全球产业链集群”。
供应商竞争跨国公司订单的路走不通,产业竞争必然要转向全球产业链集群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中,浙江有哪些先行优势呢?浙江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大量中小公司较高的产品质量和较低的价格水平,在世界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与知名度。因此,未来浙江基本的政策取向应该是继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建设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便是未来浙江走向全世界的竞争力。
【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