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新派出所贴心服务暖民心
做好一道“证明题” 解了群众“燃眉急”
记者 李攀 孙磊 通讯员 傅宏波 蔡尤嘉
本报杭州7月14日讯 (记者 李攀 孙磊 通讯员 傅宏波 蔡尤嘉) “为人民办实事,服务热情周到。”7月14日上午,杭州市民徐先生专程带着一面锦旗来到西湖区公安分局文新派出所,向户籍室党员辅警洪忠琴表示感谢,“如果没有她帮我做出这道‘证明题’,我还要多付300万元的购房首付款。”
徐先生所说的“证明题”源于一个误会。徐先生现住杭州文新街道一个城中村,村里还有一人和他同名同姓,且年龄比他大两岁。1987年,国家发放第一代身份证时,由于村里工作人员的失误,将两人的身份信息填报错误,“以前身份证使用不多,我们也没太在意。”徐先生说,直到2004年,他们才到公安机关将身份信息变更回来,但遗留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今年6月,徐先生通过摇号买房后,去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工作人员一查信息发现他已在2000年买过房,无法享受到购买首套房政策,这意味着徐先生的首付款要增加300万元,“问题就出在之前身份信息互换上。”徐先生急坏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但买不到首套房,还要支付违约金,他随即向所在辖区的文新派出所求助。
“您别着急,我们来想想办法。”洪忠琴接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要证明“此徐”非“彼徐”,洪忠琴一边找到2004年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档案,一边在两位徐先生办理过业务的银行之间来回沟通,调取查看相关档案,“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我们能在线上解决的就在线上解决,能减少材料的就尽量减少材料。”经过两天的奔波协调,最终,徐先生的首套房资格得到了认可,顺利获得贷款,圆了新房梦。
“在派出所,这可能只是一项很小的户籍业务,但对群众而言,却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文新派出所所长郑在利说,“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全所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改革的理念融入到每一项工作,派出所先后整合了50余项业务,并通过开设无差别网上申报专窗、开通户籍业务城乡通办等举措,为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