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大签约 构筑和美共享新家园
阮帅 金汉青
“契约化”,是基层现代治理越城实践硕果累累的关键所在。
而10年来,越城区创新发展社区党建“契约化”最引人注目的标志,也莫过于从“组织签约”到“人人契约”的延伸与深化。
这种变化,是越城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也是越城区101个城市社区、452个社区基层党组织、5万多名在册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种变化,体现在越城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他们坚持不懈努力改进社区服务的一言一行之中。
这种变化,反映了越城区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不变丹心,也反映了他们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的满腔热忱。
仿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1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全面渗透并且深刻影响着越城区这一方水土。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人人契约”的不断深入,随着能力治理的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片古越大地的明天必将越来越美好。
“组织+个人”同行——
人人契约 人人践诺
在职党员向所在社区报到,这种做法并不新鲜。
但是,报到后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各地大多缺少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以致容易流于形式,反受诟病。
如今,这种情况在越城区不复存在。为督促在职党员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区治理,2018年开始,越城区将“契约化”共建从“组织签约”向“个人签约”拓展,开展了“两地报到、人人契约”集中签约活动。
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全区所有机关党员在一周之内,前往各自的居住地和单位结对地报到,并在社区提供的“菜单式”党建契约项目单中选择两项以上参与。项目清单列举的具体服务品类很多,包括参与小区环境整治、河道巡逻、政策宣传、帮扶困难家庭等,每个在职党员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
但“人人契约”,并不意味着必会人人践诺。为确保落实到位,越城区规定,党员认领项目清单并当场签下承诺,服务情况通过微信及时反馈,社区严格做好记录和总结工作,并定期向街道报告履行情况。同时,党员的清单完成情况将在相关单位和社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参与不积极的党员及时督促、指正。
塔山街道水沟营社区就曾发生一件事。有一名党员干部,在提拔前到社区填写相关评价,社区党委书记却在上面留了空白:“你没有来社区做过服务,我可以不签字不予评价。”
“党员的履职情况,不仅直接与选拔任用挂钩,还与单位的集体荣誉紧密相连。”越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干部在选拔任用之前,需要社区和党组织提供评价,如果履职不到位,社区有权不签字不予评价,这就倒逼党员干部“人人契约,人人践诺”,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目前,越城全区分散在各个角落各个行业的5万余名党员干部都被一一“激活”,通过认领微心愿、履职责任岗等途径,在社区治理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从组织到个人的广泛发动,也激发了非党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与热情,从而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区治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随之而来的变化,同样令人振奋。至今,越城区已连续15次获得“平安区县”省级命名,捧回了“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创建并保持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打造了智慧养老全国样板……
“网上+网下”并举——
需求在哪 共建到哪
在契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姓名,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
但在实践中,人们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强烈感受,那就是——付出的同时,也是一种收获。
“我愿意帮助小区群众和社区做点事,牢记自己的邻里党员身份,切实做到‘六带头’:带头支持社区工作、带头缴纳物业费、带头有序停车、带头清理堆积物、带头实行垃圾分类、带头做到安全用电。”去年6月,在越城区东浦街道镜水社区举行的“邻里”党员入驻社区仪式上,穆玉华代表居住在社区内的50多名党员作出郑重承诺。这些党员大部分是周边拆迁村的农村党员,还有一些外来务工经商党员和退休党员,但是组织关系不在该社区。
“大家都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变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穆玉华深有感触地说,相对于改变的受益,更令大家珍惜的,是群众对党员认同感的增强,是基层党群关系的愈加融洽。
《周礼》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邻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城区在“契约化”共建的过程中,创新成立以党员为主导的社区“五邻社”联合会群众互助自治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以组织化方式开展自治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地释放了基层社会多方参与治理的潜力。
“五邻社”的成员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会员组成,会长来自社区居民,秘书长大多由社区工作者兼任,并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安排,成员均系居住或工作在本社区且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贤达人士。目前,越城区已实现全区所有社区“五邻社”全覆盖,并在2019年10月成立了越城区“五邻社”联合总会。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网上签约、手机“抢单”,全程公开、灵活履约……目前,越城区正在打造“契约化”共建的大数据平台,打破街道和社区界限,推动共建项目在全区流通,让共建的范围更广泛、效果更精准。
“群众需求在哪里,共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我们要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类类群体中,织密基层组织之网,盛开契约共建之花。”越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胜这样表示。
“平常+危急”如一——
一腔热忱 一颗丹心
如果说平时的“人人契约”就像春风沐雨,润物细无声,那么危急情况就像是一块“试金石”,在敲打锤炼中,试出了越城党员的赤诚之心,雕刻出“人人契约”下, 越城“硬汉”们忠于职守、闪闪发光的温情群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节期间,高校放假、企业放假、商铺关门,居民回家过节,平时热闹的镜水社区一下子空了。面对志愿者缺乏、物资采购难、区域管理广等问题,年轻的镜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胡菊萍犯了难。
她抱着一丝希望,打电话给镜水社区“五邻社”会长潘小娟、共建单位金政装饰总经理王海彬、镜湖莲庄业主屠夏良,寻求人力支援。不到一个小时,这3个人带来了20多名“五邻社”理事单位成员和党员干部,要求成立党员干部突击队,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此后,胡菊萍发挥在职、在册、流动党员的“五个双向管理”机制作用,建立起临时党组织,带动70多名居住在本社区的外来流动党员干部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越城区组织开展“亮身份、履契约、抗疫情”活动的一个缩影。该区创新建立“H5亮身份”“点上报到”方式,组织全区2.3万名党员线上“亮身份”,4000余名区级机关干部、教师党员到居住地村社报到,履行了一份艰难时期的“特殊契约”。
“绍兴心相印服务队”队长、北海街道胜利社区党员章明峰挺身而出,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捐赠红外温度计、口罩和橡胶手套等防疫物资,主动参与执勤值岗,还走遍了街道所有卡口,把温热的姜茶送给每个“守夜人”;很多80后、90后年轻党员主动请缨,加入“奔跑突击队”,参与两个高速道口和绍兴高铁北站的执勤任务;在稽山街道天池社区,老党员赵铁洪建立了小区微信志愿群,在群上公布值班表,发动居民参加执勤,受到了小区居民的点赞……
疫情期间,越城区还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成立突击队、尖子班、红色服务队等,主动参与做好社区宣传劝导、联防联控、信息收集、维护秩序等工作。
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下,辖区群众主动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共同组成抗击疫情的人民战队。主动捐赠额温枪和口罩,自发购买食品慰问社区工作者,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值守,形成了党员居民同心同力、自发奋战疫情的感人氛围。
诚信守约的文化环境,造就了社会的“高信任度”,在这场应对疫情的战斗中,则转化为响应迅速、协同一致的抗疫行动。
“人人契约”的共建理念,正在塑造着新时期的社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