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海曙加强文物风险管控

上保险,让文物更保险

  本报讯 (记者 陆遥 尤畅 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孙勇) “你看,装在屋顶上的这个装置叫独立式烟感器。”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省级文保单位张苍水故居,只见百度智能云消防物联网项目中心副总经理孔维军正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对安装的设备进行调试。“设备利用无线连接,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物联网平台,一旦起火,不到1秒时间就能把情况报送给相关部门,特殊时期防疫防火两不误。”孔维军说。

  历史建筑装烟感器,源自海曙给“文物上保险”的新动作。据统计,宁波有各级文保单位(点)1600余处,大部分开放的古建筑是木质结构,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们?海曙在全省率先尝试应用“文物保险+动态监测”模式,从文物保护的前端着手,提前消除安全隐患。

  位于海曙区的范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筑,虽然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消防设施,但由于木结构占比较高、人流量较大等因素,一直存在着经营户违规拉线、杂物随意堆放等安全风险和隐患。

  “文物综合保险方案既考虑了火灾、爆炸、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风险,又涵盖了游客在范宅游玩时发生各种意外情况造成的经济赔偿风险。”海曙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王宗成介绍,除了常规的防火防汛检查,文保单位和保险机构还将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对范宅提供一年4次的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

  “当前,全国文物保险市场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文物投保率还很低,文物保护更多在于事后理赔,而非事前防范。这一项目,把过程风险管控也囊括进去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风险管理实验室主管崔晓天介绍,借助保险公司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通过承保前安全风险问询和承保后事故预防服务,将有效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成效如何?“我们有一份检查手册表,涵盖100多项检查内容,每次都需要详细计分。通过专业工程师近一年的检查记录对比,安全隐患点有了明显减少。”海曙区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相关保险机构已为海曙8家文保单位提供了超过4300万元的风险保障。今后,更多历史建筑将被纳入这一保险体系。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上保险,让文物更保险 2020-06-18 20893372 2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