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秀山丽水 守卫绿色家园
丽水因地制宜创新山区垃圾分类方式
傅静之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之举。有着“绿谷”美誉的丽水,如何在崇山峻岭之间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努力的课题。
为此,丽水从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积极创新,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为一股席卷秀山丽水的新时尚。2019年以来,丽水再次交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新答卷:当地共新建成资源化站点23个,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507个,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累计2044个,覆盖率达75%。
保护秀山丽水 守卫绿色家园
丽水因地制宜创新山区垃圾分类方式
傅静之
制度创新:
上门取件分类更精准
每天早上6点,清运员老梁都会驾驶垃圾收运车准时出现在村内,负责上门收走村民分好的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则由大家自行倒入户外垃圾桶再统一收走。从2017年起,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石侯村就开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模式,以此培养村民的分类习惯,逐渐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在碧湖镇,由镇里统一确定生活垃圾收运员,定时定点上门收运。每天上午,穿插播放碧湖方言和普遍话的垃圾收运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在“小喇叭”动听的主题声中开始一天的“上门取件”。
变被动收运为主动上门,能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减轻二次分拣的压力。2019年全区已有12个乡镇(街道)136个行政村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
技术创新:
黑水虻成“奇兵”
剩饭剩菜、泔水菜叶子瓜果皮……这些餐厨垃圾与密密麻麻的黑水虻幼虫混在一起,着实令人作呕。但是,当“其貌不扬”的黑水虻进入垃圾分类领域,却能化身神奇的“小兵”。
因为,黑水虻幼虫以餐厨垃圾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但它本身又富含粗蛋白、脂肪、磷、钙等物质,可烘制成家禽、家畜和鱼类的上好饲料。
为此,缙云县浙江洺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每天收集的数吨餐厨垃圾经过生物转化处理工艺后,形成适合喂养黑水虻的含有高蛋白、高脂肪的饵料原料。1斤黑水虻幼虫能吃掉3斤餐厨垃圾,加上其本身作为饲料营养价值高,吃着垃圾长大的黑水虻一直深受各地养殖户的欢迎。
如今,这条一举多得的生态之路,不仅成为当地垃圾处理的新模式,也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样板。
管理创新:
“黑科技”全程管控
走进遂昌县北界镇苏村村,你可能会惊讶——当地农村将大量“黑科技”应用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域。
在苏村村内,每家每户都有一套分类垃圾桶,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区分,每户垃圾投放处都印制住户的信息二维码。保洁员通过手持终端定时定点收取,并对农户垃圾分类进行评价。
在智能化回收超市,配置有一体化可回收垃圾投放箱,农户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动打开回收箱,并按纸张、塑料、玻璃、金属这4类完成投放,投放箱就会自动完成称重和积分存储。接下去,农户就可将积分通过扫描二维码,在另一台“售货机”上换取所需商品。
当地还通过“千里眼”和“数据云”两个系统,管理、监督和考核相关分类信息,农户积分、保洁员工作路线、垃圾回收评价以及处理终端进出料都可通过“数据云”系统实现实时上传,供管理员实时查看,以确保考核评优的客观公正。
据悉,以“智慧处理”为主打特色的苏村村是遂昌县第一批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也是当地垃圾分类的一张“金名片”。2019年,遂昌县在全县10个示范村力推“苏村模式”,助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同时,该县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洁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在保障全县垃圾收集、清运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奖罚力度。全年共落实相关资金2432万元,对验收合格的垃圾分类村,建设当年补助5万元,后续运维每年补助1.5万元,正常运行的资源化处理站每年补助5万元。实施每月督查考核排名制度,验收不合格的,相应扣除运维经费,并进行通报;对持续不改的,倒扣洁净乡村基础经费,并与美丽乡村相关建设项目安排相挂钩,以长效管理机制助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