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钱塘江

我认识的叶永烈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幸去深圳参加一家杂志社的笔会,由于开会迟到,我只好坐在会堂最后一排倒数第二位子,似乎逼仄了点。没过几分钟,又来了位迟到者,中等个子,面相和蔼,人较粗壮,肤色黝黑,戴着副大框淡色眼镜,背着小包,悄无声息地踱到最后一个位子,坐在了我的右手边。

  “老师,你好,贵姓?”我笑着问。

  “你好,免贵姓叶。”他答。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我是浙江杭州的。”

  他接过名片看了看,说:“我没名片,给你写个吧。”他随即从包里取出一张信纸,撕下一小条,用铅笔认认真真写了起来。我接过一看,差点没昏倒——他就是叶永烈,就是我们曾经万分崇拜的《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叶永烈!我当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叠声地说:“叶老师,你好!你好,叶老师!能见到你真是太幸运了!”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过来要我俩坐前面去。叶老师对我说:“你去吧,我不去。”那我也不去。铁粉遇偶像,谁能扳得开?

  上面开大会,内容是《当下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如何走向》;下面开小会,是叶老师讲“在上海闯红灯被交警罚款”故事。叶老师一直以为,人有点名气做事会方便点,实际不是的。那天他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在想心事,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没发现红灯,于是就闯了过去。交警即刻把他拦下,说“工作证拿出来”。叶永烈随即从身上摸出一张《作协会员证》递上去,他想交警看到“作家+叶永烈”估计会放行。孰料,交警看了后一点反应没有。他只好自我介绍:“我是叶永烈。”

  “不认识。”交警说,“这次罚五毛,下次千万注意!”

  叶永烈一时无语,只好老老实实地缴了罚款。叶老师对我说:“名气再大,也会有好多人不认识你。”

  叶永烈的话,确实灵验。开完会,与会者相继从会堂散出,因叶老师没参加第一天的会,于是我就向他介绍,这是武汉作协主席池莉。他笑笑说:“不认识。虚构文学我不感兴趣。”我知道他对电影感兴趣,于是指着一位中年男子说:“那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编剧张弦。”“不认识,我主要写报告文学。”我又指着一位美男子说:“那人叫白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噢,也不认识。”我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讨没趣,只好闭嘴。

  吃午饭路过深圳一家免税商店,与会代表都喜欢进去看看。商店里物品琳琅满目。女作家池莉买了把进口剃须刀,大家都跟着抢购。当时的作家也都很寒酸,身上的钱只能买些小家电。叶老师花了22元买了两支高档铅笔,我问:“家电不感兴趣?”“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家里一般的家电都有。”叶老师说。

  吃完午饭,大家站在饭店门口,三三两两地自愿组合拍照。叶老师和我合影了一张,就顾自走开了。下午又开会,就再也没见到叶老师的身影。

  笔会最后一天的总结会上,主办方一位领导说:这次笔会很成功,但也很遗憾,有好几位名作家答应来,但最后因为忙走不开没来,如陕西的贾平凹、上海的叶永烈……

  “咦,叶永烈不是来了吗?”我好生疑惑。原来,叶永烈是会议开幕的次日早上才飞到深圳的,没向领导们报到就直接来会堂开会,当天下午就又坐飞机赶回其他采访地,所以主办方领导都没看到他。但他非常守信用,说过来一定来,来一天就走,也情有可原。

  见过忙的,可从未见过如此忙的。叶老师的心思读者知道,他不是在玩什么“神秘失踪”,是有永远写不完的故事在等着他。

  我从此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只要有新作问世就立马买下。叶永烈写了太多文章,好几千万字,有人说是著作等身,实际早已著作超身,还不算重版和再版的。可以说,当代作家中,无人出其右。

  我最喜欢阅读的是叶永烈的“采访笔记”和“采访背后故事”之类的书,写的都是采访内幕,非常精彩生动,尤其是采访杂记《出没风波里》,书中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内幕。“出没风波里”五字取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叶老师的寓意是,自己在瓯江边长大,爱国爱家爱人民,爱看人间美丽风景。自己好比大海里的一叶轻舟,为写出读者爱读爱看的好文章,需要经常“出没风波里”……

  如今,叶永烈先生驾鹤西去,但他的文章和精神永留人间。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6 我认识的叶永烈 2020-05-24 20876665 2 2020年05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