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阅读

浙版新书全景呈现“两山”理念——

在“浙”里诗意栖居

  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

  日前,由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何玲玲及其团队主创、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在湖州安吉余村举行了图书首发式。该书全景式、纪实性地呈现了浙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久久为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的推出恰逢其时。它让我们见证了“两山”理念诞生15周年带来的巨变。它是透视浙江生态文明实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在“浙”里,我们看见了美丽中国的模样。

展现“千万工程”

践行“两山”理念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翻开《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一书,这句话和余村铭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石碑图片首先映入眼帘。而这正是作者团队想要表达的——如今,在之江大地上,“两山”理念已深深扎根、开花结果,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浙江挥写出了农村发展的新画卷。

  群山叠翠,碧水潺潺,远眺是竹海与青山,近观有田野与农舍。走在余村的绿道上,难以想象十几年前,这里还遍布水泥厂、矿山,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正如书中所描述的“GDP一路高歌猛进,却掩盖不住浑浊的溪流、漫天的烟尘。在生命的代价面前,村民们幡然醒悟:环境就像空气,窒息的一刹那,它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不仅仅是余村,彼时浙江农村亦遭遇了瓶颈,亟待破解生态与发展并存的难题。2003年,“千万工程”拉开序幕。此后,浙江破题攻坚、整体推进、深化提升、驱动乡村振兴,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浙江数万个乡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蝶变。

  该书的责任编辑之一、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部主任陈云告诉记者,全书从“千万工程”溯源、“久久为功”深耕、“因地制宜”施策、注重“群众视角”、逐梦“美丽乡村”到迈向“乡村振兴”,全面梳理总结了浙江“千万工程”的特点和变化,用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载了由生态变革带来全面小康这一项重新把舵农村发展方向、经受实践充分检验的历史性工程和社会嬗变省域实践。

  书籍的装帧设计也与内容交相呼应。细看《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一书,封面远山如黛,隐藏着江南的黛瓦白墙、高脊飞檐,用线条勾勒出的大江大河,与水墨青山相呼应,浑然不觉间,一幅素雅清丽的富春山水泼墨图跃然纸上。陈云表示:“全书设计风格追求沉稳、庄重,利用‘线条’与‘文字’的构筑,来传递人与自然的契合。封面标题用烫金色寓意‘金山银山’,扉页标题用浅绿色寓意‘绿水青山’,从而呼应‘两山’理念。”

走遍浙山浙水 报道接续传承

  这是一部有纵深感和现场感的作品。

  自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以来,该书的作者团队一直是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他们表示:“近年来,用文学、影视等形式,展现基层践行‘两山’理念的作品不少,但仍比较缺乏用现实题材、沾泥土带露珠的纪实文学。”因此,17年来,他们的报道接续传承,采访足迹遍及浙江的山山水水,以“久久为功”的努力续写了一个“久久为功”的故事。

  “我们有幸见证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作者团队告诉记者,从“千万工程”启动、“两山”理念提出开始,十多年来,他们立足浙江,见证了从“盆景示范”到“全域花园”,千万个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家一扇门,时代一扇窗。在采访中,他们看到了浙江农村令人欣喜的变化。“我们发现,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和‘两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村里老百姓会把鲜花摆上窗台了。这种对美的追求,在农村由内而外得以体现。”

  同时,他们也见证了浙江乡村的故事走上联合国舞台,在“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联合国人居大会”上绽放光芒。他们说,这是中国乡村治理向世界贡献的智慧。

  对于责编陈云而言,浙江农村里的“两山”故事波澜壮阔,随便说就能说上三天三夜。出生在象山一个小渔村的他,见证了渔村环境的大改变。“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渔民脸上真诚的笑容,那就是对‘千万工程’和‘两山’理念最好的肯定。”他说,源于这种渔民子弟朴素的感激之情,自己一直想做一本反映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书。当中国乡村的故事走上联合国舞台,他开始行动起来。

  如何把“两山”理念发展的故事讲清楚?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讲这个故事的人。陈云等人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后,与作者团队一拍即合。“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是时代赋予浙江的历史责任,也是浙江出版人的职责。”陈云说。

推广“浙江经验” 彰显中国智慧

  《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的后记提到,这本书是献给“千万工程”的实践者、奋斗者们的。正是千村万户的干部群众,通过携手共建共享,涵养了大地山川,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在作者团队看来,清河道的乡贤、卖咸菜的妇女、唱顺口溜的村干部、给垃圾分类总结“猪定律”的农民等,是改变命运的英雄,也是这本书的主角。“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千万工程”最为深刻的本质和最为核心的价值。

  不过,作者团队想要传达的远不止于此。他们表示,本书中提到的人物、故事、场景,几乎都能在现实中一一对应。在写作时,他们字斟句酌、推敲严谨,对“两山”理念、“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等概念作了最精准的阐释,就是希望能通过该书,给关心研究生态文明的专家学者、各级干部以启发和借鉴。

  的确,全书以一个个生态变革的转型事例,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为中国发展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也体现出了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事业作出的贡献。

  2019年4月,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来到浙江。当他走进一个个环境优美的乡村时,不禁发出感慨,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正如书中所说,“‘千万工程’启动于自然禀赋较好、经济基础较强的浙江,但内核是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这也意味着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可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9 在“浙”里诗意栖居 2020-05-15 浙江日报2020-05-1500005;20845949;浙江日报2020-05-1500007;浙江日报2020-05-1500008 2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