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凭着眼神,多年后我们也能认出彼此”,郑永科——

我与那座城,有了生命的联接

  “五一”假期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永科结束了为期两周的隔离休整,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有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抗疫经历,以后碰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会勇往直前。”郑永科说。

  平常的生活,竟是如此珍贵

  “从武汉回来后,3岁的女儿见到我扭头就走。她已经认不出爸爸了。”说着,郑永科红了眼圈。平时很注意身体的他,援鄂期间瘦了4公斤,脸颊都凹陷了,隔离休养期间,才又胖了些回来。

  郑永科对3月31日那一天记忆犹新。“那是我完成驰援任务回杭的日子。当我挥舞着医疗队旗帜走下飞机舷梯,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原来那些我习以为常的生活是如此珍贵。”

  元宵节晚上,当万家灯火亮起时,郑永科得知自己将于次日开启“逆行”之旅。2月9日,郑永科与其所在的杭州第三批医疗队紧急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病区。郑永科身上的担子尤其重——他是该队的副领队、二队队长。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人生的“紧绷时刻”,临时组建的医疗小队,面临着人员磨合、物资匮乏、设备不足、心理不适等多方面问题。作为队长,郑永科每天24小时待命,队员们的任何问题,他都尽量第一时间处理解决。50多个日日夜夜,他基本没睡过安稳觉。

  2月中旬,武汉下起鹅毛大雪,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公交车为了通风,所有窗户都敞开着。医护人员们冻得流着鼻涕,年轻女护士全身贴满暖宝宝都直哆嗦,但所有人都扛过来了。

  如今,郑永科又回归了日常工作,但那些精气神在他身上保留下来了。“这次‘战疫’,作为团队的大哥,我一刻不敢忘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时刻被团队众志成城的精神感动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直激励着我。”郑永科的言语中,透露着坚定。

  原本的陌生人,成为生死之交

  回杭以后,郑永科不时拿出援助武汉时拍摄的照片、视频看看。本以为情绪已经尘封,可是每每听到队员们慷慨激昂的口号,看到康复的患者走出病区,郑永科都会热泪盈眶。

  这场特殊的“战役”,让郑永科与武汉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联接。

  武汉“解封”、黄鹤楼重启、武汉当地护士长的妈妈重新跳起了广场舞……郑永科已经习惯了天天关注武汉的动态。看到这座城市慢慢恢复元气,郑永科心里特别高兴。

  “从我们抵达武汉的那一刻起,我们和所有武汉人民的心就紧紧连接在了一起。”郑永科说。以前,武汉对于郑永科而言是一座陌生的城市,经过这次并肩作战,他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团结、英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郑永科记得,自己在武汉的病区接诊过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进院时处于危重症状态,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把小伙子一点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郑永科仍然记着小伙子出院那天的情形,“当他可以站起来、可以出院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他是这么地高大、帅气。他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但那种心情,我们都懂。”

  前些日子,郑永科还与患者们进行了视频连线。他发现,他所照顾过的患者、同去武汉的同行,摘下口罩、露出笑容,都是这般可爱。短短数十天的朝夕相处,让原本的陌生人,成为了生死之交,有了情感联结。

  太多的感动,化成前行动力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重症医学的医生,我只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郑永科腼腆地笑笑:“当我们在一线奋力拼搏的时候,记者在岗位上传递正能量,工人在后方加班加点生产物资,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我们在前线做的事情,也算不上惊天动地。”

  他最希望分享的是,不管身在武汉,还是回到杭州,都感受到了满满的爱与感动。

  “在武汉的时候,平时不太熟的同事,都发微信过来,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郑永科说,因为医疗队煮饭缺少一个锅盖,院领导还专门在杭配好锅盖寄到武汉。

  回到医院当天,院门口人山人海,挤满自发前来欢迎医护人员“回家”的人;回到社区时,物业管理人员、保安队员列队迎接,让郑永科时时刻刻被温暖着。

  点点滴滴的鼓励和支持,为郑永科的职业生涯赋予了更多意义,也让他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武汉之行让我得到了成长。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深感重任在肩,动力十足。”郑永科说,在医院,他将勇于承担更多责任,以更高的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在家中,他将享受团聚时光,尽量多陪陪家人。

  最后,郑永科表达了小小的心愿:“希望曾经的战友可以重聚在樱花盛开的武汉。不需要太多言语,凭着眼神,我们就能认出彼此。”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我与那座城,有了生命的联接 2020-05-14 浙江日报2020-05-1400012 2 2020年05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