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六十载,新电筑辉煌
——写在新安江水电站发电60周年之际
朱 言 崔健康 帅以政
逐梦六十载,新电筑辉煌
——写在新安江水电站发电60周年之际
朱 言 崔健康 帅以政
从建德一路向西,循山溯水,铜官峡谷,紫金滩上,新安江水电站傲然挺立。
1960年4月22日凌晨,这座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时至今日,已整整60年。60年开天辟地,栉风沐雨;60年自强不息,岁月峥嵘;60年逐梦之行不停歇,跬步千里梦始圆!60年来,新安江水电站集“发电、防洪、供水、生态、抗咸顶潮”等重大功能于一身,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发挥出综合效益。
“三自”精神 历久弥新
群众的渴望就是最大的动力。新安江是一个写满初心的地方。
1956年6月,新安江水电站工程被提前列入国家“一五”计划实施,电站建设是在国家一穷二白、缺乏大型水力发电站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建成的。它是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是中国水电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水电建设从此跃上新台阶。它的快速建成,背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春节不回家大年初一开工万人浇捣,是库区29万人民舍小家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
由于电站建设无先例可参考,水泥又极为“紧俏”,当时电站设计大胆采用了宽缝重力坝,这样巧妙设计不仅保证了强度,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坝基扬压力,还有助于混凝土散热。与大多数电站发电厂房与溢洪道分开布置不同,新安江水电站厂房设计为坝后厂房顶溢流式,主厂房顶与坝体之间采用大拉板连接,这意味着泄洪时巨大的水流要从厂房顶流过,主厂房会不会跟着剧烈晃动呢?1983年电站泄洪时曾对厂房顶过水引起的振动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令人满意。如今,60年过去了,同时应用这两项设计在国内水电界仍然罕见。
在电站展览馆中,我们看到一张名为《施工夜景》的老照片。照片上峡谷中的点点灯火犹如一个个火热的太阳将夜晚照为白昼。60年岁月沧桑,一种穿越时空的“三自”精神却历久弥新。
大国重器 使命担当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水电做到了!一项项世界之最、一个个技术突破、一批批工程实践,正是大国重器之“重”的最好注脚!
60年来,新安江水电站的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形成了以水力发电为主,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电力系统“承装、修、试”及水工观测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电站自主研制的超低频交流耐压试验设备和JS-400数字式集中检测装置,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电站9号发电机原采用双水内冷结构设计,为该结构巨型发电机的建造提供试验。经过电站多年的真机运行表明,该冷却型式可靠性不足、维护量大,电站用自己的实践成为“三峡电站的试验田”。
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华东电网进一步调频、调峰和事故备用能力的需要,电站开始探索提升调节能力。电站通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制360°加长换位定子线棒和弹性金属塑料瓦等重大科技成果,为电站开展设备增容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并在全国水电行业推广,推动了国家电力设备的科学进步。1999年至2005年,电站通过增容改造,提高了水能利用效率,净增加出力近30%(18.7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增至85万千瓦,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电站,开创了国内同类水电站技术改造的先河。
俯瞰建德城区,新安江穿城而过。一座大型水电站,带来的远不止是电。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通过自身建设发展来回应民众期待,正是大型水电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新安江水电站是“华东电网第一调频厂”,历史上最高承担整个华东电网近八成峰荷,同时担负主要调峰、事故备用重任,是极端情况下点亮华东电网的“最后一根火柴”,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7年冬,历经60个昼夜奋战,电站圆满完成杭黄高铁配套电源工程——电站新岭2231线路扩容。施工中,有3天切断与外界联络的所有高压线路,史无前例地实施“孤岛运行”。该工程输送容量达42.5万千瓦,比原先增加46%,电站开始为“最美高铁”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电力。
电站水库千岛湖拥有多年调节性能(库容全国第五),一旦洪水来临,常常能将其全部拦蓄在水库内,并积聚为可发电兴利的能量。几十年来,电站与下游富春江水电站实施梯级联调,通过错峰拦洪,减轻下游电站防洪压力,防止洪水倒灌危及兰溪市。新安江水电站用一次次“波澜不惊”的出色表现,成为保护钱塘江沿岸千万人口的防洪大闸和屏障。
如今,水库映照下的是一幅崭新的中国画卷。在过去与未来的转变中,新安江水电站让大国重器助力民生改善的脚步踏得更稳、更实。
绿色水电 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现代化中国的色彩才不单调,绿色未来宏伟蓝图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安江水电站就是这一抹穿越时空的“绿”。
60年来,电站充分发挥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功能,多次在电网最紧急时挺身而出。截至2019年,电站累计顶出力1600余次,合计容量43853万千瓦。60年来,电站累计发电量985亿度,相当于节约原煤消耗约39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821万吨、二氧化硫约296万吨、氮氧化物约147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华东地区绿色发展。
如今新安江水电站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防洪水、保供水的重要屏障,造就了千岛湖的“天下第一秀水”,沿江沿湖产业实现了绿色动能转换——昔日雄伟的电力大坝,悄然撑起了绿色发展的新使命。
2019年9月29日,历时近5年建设的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来自千岛湖的清泉流入杭城千家万户。这标志着,杭州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杭城市民用水安全和用水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是保障杭州城市供水安全、提升饮水水质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事关杭州长远发展的命脉工程。
“新安江水电站给建德人民不仅带来了一江碧水,对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种倒逼。原来建德的八大行业,例如化工、建材水泥等都在慢慢清退,化工企业从200多家减少到15家,保留的也必须达到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为的就是保护这一江碧水,发展生态型产业。”一位建德市老领导说。
60年峥嵘岁月倏然而过,新安江大坝依然巍峨矗立在铜官峡谷。这座历史的丰碑依然是当地人心中的“宝藏工程”。60年来,新安江水电站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站每年有近15万人前来参观学习,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2019年,新安江水电站入选150个“新中国第一”,参加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水电站已与脚下的土地结下深厚的情谊,精准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文化旅游……用社会责任体现着一座水电站的温度与情怀。
步入新时代,新安江水电站必将继续造福浙江大地,用经验、智慧和付出浇灌水电文明之花,为全球提供清洁能源服务,为世界水电发展贡献中国方案。而它象征的中国人民勤奋自立的精神也将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