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爱鸟周带来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的多重思考——

山光悦鸟自在啼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草长莺飞、鸟鸣啾啾的季节里,4月10日至4月16日,浙江省爱鸟周如期而至。爱鸟周第一天,中国湿地博物馆首次发布了《杭州西溪湿地百鸟图》,并联合西湖传媒中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邀请浙江野鸟会会长童雪峰通过“云”观鸟的形式,给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识鸟爱鸟护鸟,保护自然生态”课,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万观众观看了直播。

  浙江到底有多少种鸟类?怎样的人鸟关系才是和谐融洽的?青少年自然教育又该如何开展?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资深观鸟拍鸟达人、浙江野鸟会环保人士、浙江自然博物院鸟类学专家和青少年爱鸟达人等,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态好不好 

鸟类最有发言权

  从河姆渡先民的鸟崇拜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一曲《百鸟朝凤》到一幅花鸟工笔画,人与鸟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演着。鸟,是城市里最大宗的野生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使者。它见证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它的足迹、它的迁徙路径都会引来生物学家的关注。

  打开《杭州西溪湿地百鸟图》,图上的100种鸟类形态各异,甚是美好。从娇小的翠鸟到体型较大的灰鹭,从常见的鸳鸯到罕见的长尾寿带鸟,它们都是鸟类摄影爱好者俞肖剑拍到的。

  俞肖剑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见证者,十多年前就开始拍鸟了,退休前,他一直从事湿地保护工作,西溪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

  在俞肖剑的印象里,蒋村一带的环境曾经很差,但在西溪湿地改造后,这里的植被恢复了,昆虫、鸟类也多起来了,这几年,鸟类的种类可能增加了上百种。按俞肖剑的说法,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最有“发言权”,这些鸟是西溪湿地保护利用的最好见证者。它们愿意来这里,证明西溪湿地生态保护措施的成果非常显著,“很多只有在滩涂、海滩上才能看到的鸟现在也来了。”他说。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长时序的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据统计,现有维管束植物696种,比开园前增加了475种;昆虫867种,增加了390种;鸟类181种,增加了112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白尾海雕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生态好了,西溪湿地成网红打卡地了,还设立了专门的观鸟区,包括杭州和周边城市的鸟类爱好者都会慕名前来观鸟拍鸟。”俞肖剑说。

  拍了二十多年鸟的西湖区摄影协会副会长云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深有体会。他说,之前只能在湿地看到的红头长尾山雀,现在居民家阳台挂上酱肉,它就会飞来吃,已经很常见了。

  浙江自然博物院最新统计显示,我省共有鸟类530余种。“一直有新的发现,统计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中。”浙江自然博物院鸟类学专家范忠勇研究员说,去年,我省发现了9种新鸟种,比如2019年4月12日在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韭山岛发现了赭红尾鸲;2019年4月13日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滩涂发现了剑鸻等。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鸟群,不少鸟类往往对生活环境有较高要求,要找到它们很不容易。范忠勇也给记者科普了几种——珍稀鸟类白头鹤、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曾在余杭的北湖、南湖发现;有“神话之鸟”之誉的中华凤头燕鸥只出没于海岛,需要食物充足、没有人为干扰的环境,天敌、台风等也会影响其生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一般在迁徙季也会路过浙江,有些会在浙江过冬,在干净的河流、水库等地活动,目前在浙江多处有发现。据悉,由浙江省林业局组织的《浙江野生动物志鸟类卷》正在编写中。

保持距离

人与鸟和谐共处

  春天,鸟类变得活跃,加上过境鸟增多,拍鸟、观鸟也到了最好的季节。无论西溪湿地莲花滩观鸟区还是西湖边,总能看到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近年来,观鸟、拍鸟的人群越来越庞大。”浙江野鸟会会长童雪峰说。创建于2002年的浙江野鸟会由我省鸟类爱好者自发组成,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300余人(包括团队会员)。除了鸟类保护和野生鸟类调查,社会宣教、普及鸟类科普知识也是这个环保组织的任务之一。

  “拍鸟的人多了,不文明现象也多了。”童雪峰感叹道。有一次,他在杭州植物园拍一群在枝叶上休憩的鸟,和他一起拿着相机对准它们的还有一位摄影爱好者,“丢一根树枝过去怎么样?”为了拍到鸟飞起的动感画面,这位大叔对童雪峰说。“这不是在拍鸟,而是玩鸟,我当场就制止了这种行为。”

  在童雪峰看来,爱鸟、护鸟,应是观鸟和拍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一味追求拍到的鸟越多越好,拍到的照片越精彩越好。为了呼吁文明观鸟、拍鸟,浙江野鸟会在杭州植物园办了5年的观鸟训练营,针对普通市民开展观鸟导赏。

  此外,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也很重要。比如被人摸过的鸟蛋,鸟是不会再去孵的;再比如,鸟类筑巢很讲究,一旦鸟巢被人为破坏而暴露在阳光下,巢中的小鸟就会被晒死。“所以,不要去打扰繁殖期的鸟类,更不要去掏鸟蛋甚至为了拍摄修剪树枝等。”童雪峰提醒说。

  “人类要与鸟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作为野鸟会的创始人之一,俞肖剑对此也深有体会。

  相比于拍鸟,观鸟门槛较低,一本识鸟手册、一架望远镜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你得对大自然有兴趣,要有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和愿意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童雪峰说。在他看来,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有兴趣,可以从社区观鸟开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一般一个社区一年能看到10种鸟。当然,这只是入门级,如果要辨认高阶鸟种,就要做到对常见鸟种都谙熟于心,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坚持。”

  观鸟,重在观察和尊重鸟的行为,认识人与鸟、人与自然的关系。“鸟类的很多行为尚未破解,仍很神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比如说黑白色的鹊鸲,停下来的时候老是要翘尾巴,到底是在干什么?”童雪峰说。

自然教育

让青少年终身受益

  在浙江野鸟会的团队会员里,来自学校的观鸟社团有不少,而且几乎每一年,浙江野鸟会都会联合青少年宫举办小学生观鸟比赛。不过,因为课业压力等问题,最终能坚持下来的青少年鸟类爱好者并不多。

  自然教育,能否让青少年受益?答案是肯定的。

  在云谷学校读初二的屠彦博现年12岁,观鸟、拍鸟已有6年。他开设了一个有关自然科学的微信公众号,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分享他与鸟的故事。到目前为止,他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鸟已有501种了。

  在他看来,观鸟和学习不冲突,还可以促进学习。“学习累了的时候,拿起望远镜看各种鸟类是让人无比快乐的放松方式;用严谨的手段来分析鸟类的行为和生态特征更能够提升理性思维。更妙的是,观鸟是走进大自然的‘门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能慢慢摸索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可以说,爱上了观鸟,也会一并爱上关于自然的一切,比如学校的生物课。”屠彦博笑着说。

  近年来,云中也在从事青少年自然教育工作。他和一位自然科学老师、一位美术老师搭档,每逢节假日或是周末假期,都会带着孩子们去野外观鸟,欣赏自然之美,有的时候还鼓励他们用画笔记录下来。在他看来,青少年自然教育应规避功利性,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真正认识大自然,学到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他也呼吁家人一起加入。“亲子组合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一家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在童雪峰看来,要激发孩子们对鸟类的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趣”。“云观鸟”的直播课上,黑水鸡、红嘴蓝鹊、白鹭、小䴙䴘……西溪湿地里最常见的鸟,在他的讲解下都有生动的故事。比如夜鹭的成鸟头上长着两根“辫子”,这就像是它们的“婚纱”。因为讲的都是常见的鸟,孩子们以后去湿地也能自己观察到。直播互动中,孩子们纷纷留言,“太有意思了,关于鸟类的知识原来这么有趣!”“这场直播真涨知识,可以欣赏美丽的鸟,还有专家答疑解惑。”

  但童雪峰也表示,“云观鸟”只是一种尝试,要真正领略自然之美还是要走进大自然中去,“花鸟虫鱼都能增进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

  不少博物馆也开始进行自然教育和美育。2018年,中国湿地博物馆“有‘贝’而来”贝壳馆走进了杭州市文新小学;2019年,“会飞的花朵”蝴蝶馆来到了行知二小;今年计划在之江二小建设以蟹类等节肢动物为主题的校园博物馆,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自然知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更是将自然之美单独成馆,走进自然艺术馆,蝴蝶、鸟羽、昆虫……在这里都成为美的化身。

  “西溪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且集中,很适合孩子们在这里开展自然教育。”中国湿地博物馆科普宣教员俞静漪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联合杭城最资深的野生动物植物摄影师,就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展开更多尝试。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山光悦鸟自在啼 2020-04-21 浙江日报2020-04-2100012;浙江日报2020-04-2100009;浙江日报2020-04-2100013;20737451 2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