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战“疫”的强大指引
胡重明 编辑 吴晔 周宇晗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本报“三个地”理论周刊开设“我在之江学新语”专栏,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等方面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胜战“疫”的强大指引
胡重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胜信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他在《之江新语》里精炼深刻地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发展观和执政观。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大健康”理念和“健康浙江”构想,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鲜活体现,是他对健康、发展和治理的关系作系统思考的重要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打赢当前的防疫阻击战和长远的发展总体战;就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实现全民健康与实现全面小康有机统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里提到,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有强烈责任感,明白责任,敢于负责。他早在2003年就指出,党的领导是取得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深刻启示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力保障。17年后又临大考,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严格实施“十个最”的防控举措。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党员干部在岗在位、真抓实干。
和战“疫”一样,全面落实“大健康”理念几乎涉及所有党政部门,是关乎“六医”统筹的系统工程。破题不易,推进亦难,须有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高效协同的行政体制和齐心聚力的执行机制。这就要求健全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在决胜全面小康时继续把公共卫生提到事关发展全局、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
工作倾斜基层,执政重在基层。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多次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保障人民健康的重点即在于一线拥有过硬的医疗救治能力。疫情防控更须有基础扎实的立体防控网,将重心不只放在城市医院的高水平救治上,也放在县级及以下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上。从力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到打造高水平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浙江医疗资源的统筹布局和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为人民筑起稳固严实的安全屏障。各级疾控中心、定点和非定点医疗机构各尽其责;医联体、医共体平台促成资源统筹调度,实现整体发力。
强基层就是强调工作要为了全体人民。习近平同志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与“民”是“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要义。表述如此坚定,透露出对健康全覆盖的决心,即无论何地、何人,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须不留死角。应当坚定这一目标,着力构建城乡和区域平衡、纵向分工协同的高水平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办法就在群众中。锚定战“疫”大局在于向民之心,更在于聚民之力。浙江一直有亲民惠商传统,40多年的飞速发展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社会、依靠市场的结果。浙江逐步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公平、惠利于民”的大健康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通过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网格员、志愿者、居民、社会组织等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筑起第一道防线;企业也广泛参与,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事实证明,决胜战“疫”需要高效有为的党政主体,也离不开理性团结的民众参与。
在困难面前,要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人民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基础,是发展大健康的最终依靠力量。优先发展健康,实现全民健康,就要把人民置于发展中心,“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这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