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补齐短板 探索公共卫生治理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向我们提出了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角度研究这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补齐短板,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治理新路子的重要任务。

  明确主体责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治理结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包含预防、问题识别和风险判断、决策、执行、绩效评估和方案优化等诸多环节。这需要公共卫生人员深度参与、要求医疗机构积极诊治病患,还需要充分的物资储备、得到社区和居民的广泛协同等。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建立责任清晰的治理结构,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按照“权、责、能”对等原则,清楚界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法定责任和权力边界。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也应明确享有法律赋予的决策权限。上级政府应加强监管,并在资源、能力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如在法治构架内建立更加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搭建跨层级、跨区域资源支持的多级联动机制等。

  兼顾专业包容,构筑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起源于病毒传播,它需要决策者根据病毒特性和流行病发展趋势做出专业判断,其应对方案除了要有效防控疫情,还要兼顾市民正常生活、经济有序运行以及社会和谐安定等。为此,政府要建立一个以专业性决策为基准、包容性决策为保障的疫情防控分级决策机制,并完善信息机制,有序协调各方力量参与、配合疫情防控。

  政府要做好与疾控中心、科技工作者的互动,让他们在问题识别、风险判断和早期干预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防、控、治”联动体系建设,实现全链条的疫情防控。要重视演练和预警机制,在关键时刻快速统筹协调资源和人员,实现以防为先,防中带控;以控为核,防控结合;以治为要,治中抓控。

  科技工作者是建立完善专业决策机制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科技工作者对病毒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他们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发布也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要继续完善一线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健委等机构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并增加专业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话语权,实现多个权威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平等对话。

  重视技术赋能,建立更加开放的信息机制

  信息是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市民、社区、志愿团体等行动的依据。此次疫情防控告诉我们,要重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赋能作用。

  例如,技术专家、治理专家、富有经验的实践者等可共同生产一套基于数字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具体实践中由数字技术代为实现。这种能力替换生动体现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杭州市余杭区,当地政府借助“城市大脑”每天开展全面的疫情情况分析,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大大降低了管理者直接从海量信息中依靠经验进行分析研判的难度。

  突出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保障

  疫情防控工作成效的地方差异,很大程度上源自各地治理能力如执行和协调能力的高低。浙江在防输入、控制社区传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较早进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阶段。我们在疫情期间深入多个县区调研,发现疫情防控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都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责任心,能够第一时间识别问题,并将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议程,构成了后续公共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一些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能够迅速从其他地方汲取经验,回应类似的公共治理问题。

  在公共卫生领域,还要更加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接诊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充分发挥在早期干预、病例筛查等工作中的分级诊疗功能,是能否更早、更快遏制疫情扩散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其中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要进一步坚持和推广。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首席专家】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补齐短板 探索公共卫生治理新模式 2020-04-13 20706398 2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