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村”别样红
李正平
宁波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梁弄镇的横坎头村,一直很“红”。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等核心机构都设于此,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被称为“浙东红村”。
可“红”村不富,“山大石头多,出门就上坡”。甚至到本世纪初,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进村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村民们收入微薄,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一直被列为贫困老区。
真正红起来,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2003年以来,横坎头村人按照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要求,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红色”,成为横坎头村的主打色——修缮红色旧址、新建游客中心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全域亮显工程,打造红村“初心之旅”精品线路;组建“红色宣讲团”,开播全国首个“红色电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还建立红色村史馆,举办“红村文化艺术节”,开展“最美红村人”评选,积极传播文明正能量……
经过十几年发展,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旅游者70万人次以上。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有8.5万名市内外党员干部来村里开展“初心之旅”。
不仅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横坎头村更“红”了——经过农科院专家认证,这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樱桃。2003年,村里集体流转了70多亩土地,创建了全镇首个樱桃种植基地。经过3年培育,迎来樱桃大丰收,亩产值从原来种水稻的几百元猛增到万元以上,种植经验迅速在全镇推广。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们纷纷种起樱桃,又因地制宜引入蓝莓、猕猴桃、桑葚等特色小水果,让全村特色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008年,樱桃大丰收,借着网络的翅膀,横坎头村成了城里人周末度假、休闲旅游、田园采摘的好去处,去农家乐吃地道农家菜成了城里人的一种时尚。村里抓住时机,通过“资本先行、特色引导、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等途径,引进了精品民宿,建成了乡村旅游综合体、横坎头农家乐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促进了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村里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创意研发、会议培训、影视拍摄等产业,不断厚植“红色文化”内涵,开辟美丽乡村与红色旅游结合路线,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红色,是厚重的底色。十多年来,横坎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积极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推进“前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红星”志愿、“联六包六”等服务模式和“红耀梁弄”系列活动,严格推行红锋亮绩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切实提升村党委战斗堡垒作用。村党委建立了村干部“联片包组帮户”制度,每位村干部联系1个自然村、承包1个村民小组、结对6户农户,全面落实“村民说事”和“五民主三公开”制度,坚持“大家的事大家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与群众始终同坐一条小板凳,让群众心里的想法、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村里的意见建议等一件一件地说出来。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主动式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摸排调处,组建“六位一体”红村综治调解室和“老区法庭”,引导和支持群众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制订《村规民约》,健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实施“四屏联动”阳光监管工程,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如今的横坎头村清澈的溪水环绕村庄,山坡上的果园苍翠欲滴,错落有致的农房白墙黛瓦,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庄严静谧,吸引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随处可见的那一抹红,鲜艳明媚、生机勃勃、鼓舞人心。
2018年2月10日,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分享发展成果和刚刚荣获全国文明村的好消息。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横坎头村人说,他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强化红色党建引领,用好绿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弘扬良好乡风,争取202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万元,成功实现打造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村、乡村振兴样板村、新时代党建样板村的目标。
到了那个时候,红村,会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