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t0003版:大考——浙江抗疫特别报道·决策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谈3个关键决策时刻——

在精密智控中找到平衡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极限的社会治理考验。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出台有针对性的“纠偏”文件,在全国领先一步复工复产……面对疫情、社情、舆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大考中的浙江蹄疾步稳。这背后有怎样的秘诀?本报记者专访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走近决策时刻。

  记者:1月23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时全国确诊571例,浙江只查出27例,省委、省政府是基于怎样的判断作出这一关键决定的?

  陈广胜: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当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作出这样的决定,可见疫情态势的严峻程度。在这之前,浙江基于大数据分析,对相关风险因素作了研判:我省在武汉经商、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较多,仅浙商就有几十万人,尤其是温州、台州地区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浙江、湖北两省以东西部协作为纽带,劳务协作、人员交流日趋频繁;加上恰逢春节,人员流动的量级更达到一年中的峰值,这势必使疫情防控面临许多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

  基于对疫情这一“灰犀牛”的预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迅速建立每日集体会商和综合研判机制,形成决策扁平化的“战时状态”。1月23日上午,我省紧急召开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整体推出“十个最”的防控举措。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构建了一整套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量化细化、闭环管控机制,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在启动一级响应之初,浙江的确诊病例看似不太多,但随之便出现较快增幅,尤其温州一度成为“重灾区”,这充分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对局势的研判,也充分表明启动一级响应的前瞻性和必要性。现在看来,假如当初不及时采取“霹雳手段”,我省疫情走势很可能会严重得多。

  记者:只有五句话、299字的《浙江省疫情防控责任令(第2号)》(下称“2号令”)广受好评,对各地在居民出行、连锁门店、便利店、快递、外卖等方面的管理上提出3个“不得随意”。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采取种种应急性的封闭式管控措施,似乎也挺正常,但浙江为什么要大胆“纠偏”?

  陈广胜:“2号令”中3个“不得随意”,强调的是要突出重点分级分类管控。在疫情防控的特定时段,确实有必要快刀斩乱麻,但不能因此“一刀切”。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搞严控是相对容易的,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也简单易行,但综合效果不会好,并且很难避免留下后遗症。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在防控过程中曾出现不少层层加码的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未及。由于擅自升级管控措施,事实上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为地制造社会矛盾,客观上也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从这个角度讲,疫情防控需要“弹钢琴”,务必把握好火候,由此也反映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治理能力。

  2月9日上午,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就此问题作了研究,并形成共识:严格管控的“严”,是讲求精准性、科学性的“严”,而不能简单粗暴,以致在基层末端失去应有的分寸。“2号令”在当天中午就赶工完成了。可以说,这次“纠偏”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大事与民生关键小事,提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号令”字数虽少,但在当时确实带有风向标意义,其影响力也超出了省界。

  浙江的实践也证明,以百姓之心为心是切实的、具体的。在织紧管控网的同时,绝不可忽略对群众诉求的回应,包括兼顾百姓生活便利化。要通过换位思考、问题导向,更充分地激发社会公众投身防控、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充分发挥,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

  记者:2月中上旬,在“三返”的大背景下,浙江快马加鞭地出台实招,全省各地想尽办法复工复产,在全国领先一步。在防控依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作出这样的决策难免冒风险,您怎么看?

  陈广胜:疫情防控总体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秩序等多个目标,实现每个目标的窗口期是很有限和宝贵的,一个时间点没踩准,就可能成为社会治理中的“爆点”。

  在疫情防控初期,以“急刹车”的措施确保不出现疫情大规模传播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但随着全省四分之三以上县(市、区)已处于疫情较低风险等级,就必须因时制宜求变。省委、省政府及时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予以统筹,将复工复产加紧提上议程。浙江率先调整前期的封闭式管控策略,创造性建立了“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形成了推动“两手抓”的有效组合拳。

  复工复产有可能带来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但不能因为有此种可能就不迈开步子,这好比没有人因为害怕摔跤而不走路。企业不能长期停摆,复工复产既是抓经济建设,更是让广大浙商渡过难关,尤其是让许多小微企业能及时喘气活下来。我省以周为时间单位,对复工复产节奏进行了总体把握,大体分启动准备、加快推进、全面展开3个阶段。这是精密智控的重要体现。在这期间,外地员工难到岗是突出堵点,“点对点”包车甚至包机、包专列让外地员工返岗,就成了企业的理性选择,也是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的重要措施。

  总之,一些关键性、转折性的决策总伴随一定风险,政府必须以系统思维算大账、算动态账、算长远账。我省既对疫情严防死守,又用精准周密的举措恢复生产,让人流、物流、商流有序顺畅起来,让城乡居民生活早日回归正常,正是在精密智控中找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为“两手硬、两战赢”给出了浙江探索。


浙江日报 大考——浙江抗疫特别报道·决策 t0003 在精密智控中找到平衡点 2020-03-04 20523799 2 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