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金专刊

成己成物 厚德滋福

——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纪实

  2019年底一个晴朗的冬日,我们走进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见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能量锅。工作人员将蛤蜊、地瓜片、玉米段、藕片、香菇、娃娃菜、白切猪肉片、基围虾等10多种荤素食材渐次放入锅中,不放油盐酱醋等佐料,不加一滴水,盖好,启动电磁炉,20分钟后,美味一锅端:蒸熟的荤素食物之间不串味,带着天然甘甜,鲜美可口。

  还原食物本真的味道,让人们吃出健康,这正是慈孝堂创新能量锅的初衷。借助科技的力量,慈孝堂在锅中创新能量运用方式,提高食物通透性,改善饭菜口感,从源头保证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倡导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吃得简单点、清淡点,让味觉变得更纯净、更敏感,不再依恋调味料的刺激感,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从而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希望借助创新科技,将‘药食同源’的优秀中医养生文化传承下去!” 2019光荣浙商、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中平如是说。

成己成物 厚德滋福

——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纪实

黄丽丽 金长青

  一线店长的大胆创新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说:这个世界只有一条护城河,那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在慈孝堂科技的磁灸科技馆,展示着数十种产品,无一不是从创新中来。

  对创新,楼中平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勤劳出智慧,懒惰变愚蠢,成功不能走捷径。创新不一定是高大上的,很多创新都从勤奋的劳动中来,从微小的匠心中来。在看似普通的劳动中,往往能创新出接地气,符合老百姓生活实际需求的好产品。而作为管理者要做的,是恰到好处的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

  “劳动创造价值,要相信群众的智慧。”楼中平说,能量锅以及“美味一锅端”的烹饪应用,灵感源于慈孝堂科技2000多家门店的一名店长,她的名字叫胡珊,来自广州。2017年夏天,因为天气炎热,火锅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而胡珊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将食材放在锅中一起煮的做法,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不将这种烹饪方式跟自己公司所擅长的创新科技结合起来?

  她的想法第一时间得到了楼中平董事长的肯定,并交给慈孝堂一个研发团队继续求证、完善。该团队主要负责量磁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过他们的探索和实验,一款植入创新科技的能量锅诞生了。为了让食材的搭配更合理,胡珊带头进行了很多次不同的尝试,从一开始只蒸鱼和肉,到现在不仅注重荤素搭配,还广泛运用十多种食材,不同地方还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这个能量锅既有传统的部分,又有现代科技的加持,还原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让我们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胡珊说,创新科技的运用,让人们从食物源头过滤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不同食材的搭配更体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物各有性,但却可以共生共融,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正如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

  “我们一直倡导一个理念,就是吃出健康,能量锅只是其中一个产品。”楼中平说,现代人有病才去治,其实已经晚了,是舍本逐末。我国医书经典《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就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种施法于自然的健康理念和干预方法,与慈孝堂科技不谋而合。

  从商业价值升华到社会价值:超越商业,保持初心。超越利益,义利并举。慈孝堂科技秉承“慈爱真诚为做人之本,孝敬忠诚为做人之德,堂堂正正为做人之福”的企业文化,摒弃某些产品只是单纯的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根本解决消费者的养生或调理身体的痛点等现象,运用最新科技将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药食同源的中国哲学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

  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法律依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前‘健康中国’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大健康工程不仅仅指病有所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预防疾病,食物养生是自古以来颇为流行的方法。”楼中平表示,食养食治,以食物的气味厚薄和特性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传统。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若能用食平苛,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在他的著述《千金要方》载述了果实、菜蔬、谷类、鸟兽虫鱼等百余种可资食治的食物。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追求健康,人民追求幸福,“药食同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慈孝堂科技作为中医养生文化坚定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正结合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深入研究“药食同源”,在饮食源头对有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干预,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在总部的磁文化馆,展示着一种全新的“芽菜鱼虾共生系统”,只见数个大型养殖槽,槽上摆放苗盘,盘内豌豆苗郁郁葱葱地生长,而养殖槽内的鱼虾在水中缓缓游动,其代谢物为菜苗的生长提供养分,能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效应。

  慈孝堂科技负责“芽菜鱼虾共生系统”的专家林敬章先生告诉我们,这里养殖的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经过量磁科技处理过的水,跟普通的自来水相比,不仅过滤掉了水体的有害物质,且有促进生物生长的效果,鱼虾和菜苗都长得比较快。目前,经过试验,“芽菜鱼虾共生系统”可以适种番茄、黄瓜、茄子、各种豆类、罗马生菜、罗莎红、罗莎绿、芹菜、空心菜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

  “通过‘芽菜鱼虾共生系统’生产有机蔬菜和鱼虾,然后用我们的能量锅蒸,就形成了完整的健康生态体系,在吃上面实现了生态、健康、无污染。”楼中平表示,“药食同源”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哲学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待问题的广阔视野,将“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融为一体。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秉承“共享健康,造福于人”的理念,作为光荣浙商,慈孝堂科技下属中量生态农业科技在中国三农讲习所的指导下,由林敬章先生具体负责,正在启动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项目——为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捐建一套“有机、环保、高效益”的“芽菜鱼虾共生系统”,改善台江民中3060名孩子的伙食,让他们每周都能吃上自己养的虾、鱼。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实践,将化学、生物、物理等知识活学活用,增长见识,扩大想象力,培养科学兴趣,让“像山鹰一样搏击,为成功人生准备”这一校训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以“芽菜鱼虾共生系统”为载体,依托中国农业物联网平台,探索一条中西部地区“形成长效的自我造血能力,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新路。

  成己成物的社会价值

  位于杭州市湘湖畔的慈孝堂总部,办公室就位于生产车间旁边,这里的办公区和生产区都是租的。农村出身的楼中平,带着年轻时当兵人的质朴,始终觉得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把楼建得多么高、多么富丽堂皇,而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重视人才,搞好研发,做好产品、做好服务,才有市场,才有回头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每年把20%左右的利润用于产品的研发,每一种产品问世都经历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不乏很多失败的经历。”楼中平说,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而慈孝堂科技作为中医磁灸养生领域的国家高新企业,产品本身直接面对消费者,这就更需要有“为用户负责”的态度,打磨好真正对健康有益的产品,倡导对健康有利的生活方式。

  任正非说,“未来是什么?有利润的增长、有现金流的利润,去除干部身上的浮躁,转变到踏踏实实为客户服务。我们要不断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楼中平深以为然,除了不建高楼,把钱用在刀刃上,他在公司内部大胆地鼓励创新。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在慈孝堂内部形成了一种勇于试错的创新文化。像能量锅这样的点子,楼中平会毫不犹豫地加以鼓励和支持。

  “允许试错是对创新最好的鼓励。”楼中平表示,他说卡内基培训的一种理念,即把人的理念分为“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红灯思维”就是凡事从困难出发,想到的是可能遇到的挫折和不顺利;而“绿灯理念”正好相反,更多地从美好的前景、光明的前途出发去思考。他更推崇后者,认为“绿灯思维”是对人的解放,因为它让企业家放手去做,允许他们的员工,也允许他们自己去大胆实践,不怕犯错误,宽容创新中的失败。

  走进楼中平的办公室,雅致中有几分乱,仔细一看,随处可见他正在创新或完善中的产品。将创新变成习惯,他做到了。

  说到底,企业的成长就像是一棵小树变大树的过程,创新是支撑这棵大树的根,而企业文化则是滋养这棵大树的土壤。稻盛和夫说,做事要“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才容易无往而不利。

  在楼中平看来:成己成物,厚德滋福。活着是为了温暖别人。企业追求经济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最终是为了社会价值。没有社会价值,企业做得再大也等于零,不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我们有2000多家门店,95%的店长基本都是我们的用户,他们中不少人原来都属于困难群体。”楼中平说,这样一算,慈孝堂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更别说通过这份工作,让他们作为困难群体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光荣浙商,商之大者。如今,楼中平已在中医养生领域深耕了23年。经历不少风雨,也有过起落,当问起他为什么选择做一个“坚持挖井”的长期主义者?他笑着说:正是这些用户、这些店长,他们的笑容让自己坚持到现在。普通的商人只会满足眼前的盈利,而真正的“商之大者”,是仁者,更在意他人的幸福。


浙江日报 金专刊 00013 成己成物 厚德滋福 2019-12-25 浙江日报2019-12-2500004;20213132 2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