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开展本地制造产品推广活动
挖掘内需潜力 助推实体发展
记者 杨群
本报讯 (记者 杨群) 7天卖出1111辆吉利旗下汽车,总销售额达1.25亿元;智能马桶两天卖出上千只,鞋子卖了1万多双……近几个月来,台州人一直处在“买买买”的模式之中,而且“笑纳”的都是台州本土制造。
这得益于台州今年9月底启动的“好产品 台州造”大型系列服务活动。“这是台州深化‘三服务’活动的特色做法和升级版,旨在帮助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构建起‘挖掘内需潜力,助推实体发展’新机制。”台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台州计划用半年时间,线上线下全方位对接展示,以搭起本地产品与本地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撬动内需的同时,提振企业、群众和基层的信心,树立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被称为“制造之都”的台州,拥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7个“国字号”生产基地,17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但由于产品以出口为主,优质产品在本地的知晓率、认可度和知名度一直不高。
为满足“企业想拓展市场、群众想买好产品、地方想拉动内需”的期盼,台州组织开展“台州制造团购周”活动,所有活动支出全部由政府买单,企业免费参与,但必须承诺产品质优价好,让市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首批确定的14类产品,包括汽车、智能马桶、塑料制品、冷柜、电动自行车、厨房用品等,都是台州本土制造的特色产品。每周聚焦一个或一类产品,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组织相关制造企业举办“团购周”活动,并在9个县(市、区)设立分会场同步联动。
不仅市民“买买买”,地方政府和部门也不闲着。“以往政府及其部门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着力点大多放在项目建设、技改和生产等环节,对产品推介营销较少关注。”台州市经信局局长鲍宗仁告诉记者,“好产品 台州造”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落实责任,打破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使本土产品与政府采购、本土企业、本地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同时倒逼台州企业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