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访制度优势
转化为治理效能
燕继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制度建设正式提上议程,明确制度建设的任务,指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能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这应该归功于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其中就包括信访制度。同时,全会强调要努力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全面转化为现实的治理效能。信访制度作为我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府与公民的对接机制,对于增进政府了解民情、疏导民意、改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要让信访制度进一步释放治理效能,还需要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设计。
要让好的制度行之有效,就要研究实现良好的治理效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治理是检验制度的依据,制度供给和制度执行共同决定了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状况。首先,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实现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其中包括制度执行中的组织领导能力、每个流程的落实能力、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反馈校正能力等。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有效地提供解决方案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百姓关注的现实问题为目标,梳理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清单,并使其转化为任务清单,凭借既有制度优势和改革创新解决实际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反过来推动制度的成熟固化。
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浦江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恰逢其时。浦江的信访案例,集中体现了系统治理的特点。一是通过主动下访接访来代替上访,扭转了传统的干群关系;二是通过创新制度供给,如民情民意代办机制,来建立更高效的矛盾化解渠道,有利于进行规范化、长效化的管理,确保合法合规地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三是以信访反映的问题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串联起社会各领域的治理任务,倒逼各个部门提高治理效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降低了上访发生率。
“浦江经验”实际上也体现了智慧治理的特点。治理当中的一些问题是因为部门分割、各行其是的管理体系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整合政府资源、再造流程,打破行政壁垒。浦江的信访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是因为其跳出了信访机构这个单一机构的功能局限,通过前后台的联通和数据网络支撑实现数字治理、智慧治理、全面治理。
“浦江经验”提供了一个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途径,因为它实现了民众诉求与政府供给的有效对接,有利于理顺干群关系、改善基层治理。要将其作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宝贵探索进行完善、总结和推广。首先,要继续巩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除了考虑制度动机、制度执行、制度监督,也要考虑绩效评估和事后追踪,形成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完整闭环。其次,要巩固和提升目前的改革成效,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各部门、各领域的改革,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要将其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流程再造和政府服务提质升级,将各项制度改革的效应最大化。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