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聚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问奔主题 答复很给力

  本报杭州11月26日讯 (记者 翁浩浩) 如何避免好政策变成“空中楼阁”?怎样杜绝“为考核而专利、为补助而专利”现象?1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浙江省专利条例》)跟踪检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面对面提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近年来,我省从加快建设创新强省的高度,把实施“一法两条例”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省已有60所高校建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从业人员达569人;今年前10月,全省实现技术交易总额803.70亿元,同比增长45.3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下午2时30分,专题询问会开始。主持人首先宣布“规矩”:提问和回答要直奔主题、直面问题,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家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法律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保障,但科研人员不知、不愿、不敢、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丁祖年委员首先提问。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各类创新政策的解读力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简化立项程序,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交易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有研究显示,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活动在立项或启动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项目只做过文献调查,仅有30%左右的项目做过前期市场调查。”田宇原委员提问,如何通过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避免“高校科研活动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完善高校分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等方式破题。

  “一些单位申请专利主要以获取政府补助为目的,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政府部门如何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与质量?”陈清玲委员提问。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将更多政策资源向高科技、先导性、高质量专利申请倾斜,依法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加大领军型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力度,提升企业创造专利的能力和水平。

  下午4时许,询问会进入随机提问环节。省人大代表蔡玉琴在发言中表示,她很关注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低散乱”和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对此,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规则,大力发展成果转化类中介服务组织,多途径提高技术经纪人服务能力,培养复合型成果转化人才。

  近3小时的专题询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围绕开展前瞻性规划、加强平台建设,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技术大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提问。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梳理“一法两条例”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全力推进“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提问奔主题 答复很给力 2019-11-27 20109957 2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