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前程

坚持问题导向 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杭科院深化乡村振兴“三服务”

  2019年6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富阳区人民政府共建 “乡村振兴学院”,与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共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为富阳区乃至杭州市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走访调研察乡村实情

  9月26日,杭科院党委书记谢列卫、副校长寿伟义带队来到富阳区富春街道方家井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方家井村想创建特色村,推进“三美”建设,“希望学校给出些‘金点子’,帮助村里人找到干事业谋发展的‘阳关道’。”

  在深入走访、入户交谈后,学校提出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一是以方家井村“华林纪念馆”提升工程为抓手,依托学校思政教育资源,校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借助学校古建筑文化研究师资优势,发掘“老物”文化,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留住“乡村历史记忆”;三是由学校提供茶艺茶道教育培训课程,发展乡村茶文化;四是组织学生到方家井村开展社会实践,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

  “服务乡村振兴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要知道乡村建设的真需求。”谢列卫表示,学校将发挥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优势,帮助方家井村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为民服务解难题,这是学校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分忧解难出发展实招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想得到“金点子”帮助的还不止方家井村。富阳区万市镇方里村党总支书记周海军,就在为村里缺少一个整体村庄规划设计发愁,而富春街道三联村党总支书记方林急的是村民搬进新居民楼后,不知道怎么开展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村委会三方,搞不清哪些是自己的职责。”这是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遇到的新问题。

  基层走访搜集到的这些乡村发展难题破解诉求,引起了杭科院党委的高度重视,“要为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做‘义诊’,想出点子,开好‘方子’。”今年9月底,杭科院城市建设学院建筑设计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接到了一项特别的毕业设计任务——为万市镇方里村做一套整体规划设计。同学们在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雷彩虹、专业教师李卫的带领下,入村考察两个月后,他们的毕业设计方案将展示接受村民的评判。而城市建设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团队的党员教师则深入三联村,找问题、做培训,为村民普及物业管理相关知识,帮村委会完善物业管理方案。

  “把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专业教学、作为党员服务的真实任务,在基层实战中培养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课题,更是学校抓党员党性锻炼、抓专业能力培养的最好平台。”杭科院党委书记谢列卫表示,要凝聚广大党员和师生的实干精神,用“绣花”功夫把服务乡村发展的工作做细做实。

  提高站位求工作实效

  找好发力点,回应真需求,杭科院在为新农村建设“补短板”上持续发力。学校发挥智力优势,所主持的五个乡村振兴课题报告顺利结题,已提交杭州市决咨委,内容涉及产业振兴、幼儿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其中,“杭州幼托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报告得到了省委领导和杭州市委的肯定评价。学校发挥文化优势,与富阳区委宣传部合作,为富阳当地的文化礼堂量身定制了一份“文化菜单”,为乡村提供4大类30余项文化服务。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师生深入走访钱塘新区共裕村、富阳区湖源乡的村民和企业,共完成美丽庭院改造11户,民宿外立面改造400余平方米,民宿室内软配及内涵提升设计4项,产品外包装设计1项。学校发挥师资优势,开设浦江县幼儿教师培训班,为浦江县教育局新录用的30名“雇员制”幼儿教师提供培训,培养农村幼师中的新生力量。

  高校“立德树人”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师生,高校对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高校要站在新时代新使命的高度来理解和开展自身工作”,谢列卫说,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附加题”,而是统筹育人与服务、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综合考察题”。


浙江日报 前程 00015 坚持问题导向 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2019-11-12 20054538 2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