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越剧小镇:打造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高地

——义甬舟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区

  越剧小镇:打造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高地

  ——义甬舟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区

  张卉卉

  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区,我省正在建设中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早在2016年底,浙江就全面启动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它连接义乌小商品市场和宁波舟山港,以宁波舟山港、义乌陆港、甬金高速、金甬舟铁路为支撑,目标是形成国际化全球化的贸易大通道。9月,省发改委发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2019年版)》,谋划安排230个重大支撑性项目,总投资为14805亿元,希望在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和绿色生态建设方面的“突破”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工程的重点内容为推进“六平台一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金华中非经贸文化合作示范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舟山观音文化园、宁波国家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嵊州越剧小镇、兰溪诸葛八卦村传统文化村落等六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省级文化服务和产品出口基地,推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产品“走出去”,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主要目标为到2022年,争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入围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对外文化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

  1923年,一帮十五六岁的越乡小姑娘,穿着蓝布衣衫,乘着竹排,从施家岙沿着剡溪把越剧唱到上海,最终唱红上海滩。

  时间年轮跨越近百年,同样在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一个以越剧文化为核心的文旅小镇正似一颗璀璨的明星般冉冉升起。

  它,就是嵊州越剧小镇,义甬舟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区规划建设的六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之一。今年,该小镇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戏剧文化的交流展示基地。

  越剧为魂,

  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

  越剧小镇,占地3.68平方千米,总投资约55亿元,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之所以将小镇选址施家岙村,并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地方戏典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其越剧文化传承展示的意图不言而喻。

  今年元旦,历经两年规划与紧锣密鼓的建设,越剧小镇开园。在首次开放的古戏楼,郭小男执导的明星版《山河恋·送信》重现舞台。

  面对这个全新的小镇,越剧小镇代言人、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感慨不已:“从这里走出去,现在越剧重回发祥地,这对未来剧种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越剧小镇沿剡溪而建,白墙黑瓦的中式建筑,与小镇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十分相配。小镇规划有五大艺术板块,包括四大剧场、大师工坊、艺术教育、工匠村落和儿童影视基地。其中最脑洞大开的设计,就是以晚宴剧场、经典剧场、越剧场、古戏楼为构思的四大剧场建筑群。古戏楼是小镇为嵊州本地的越剧团和全球濒危剧种设立的“专属剧场”。笔者近日在古戏楼看到,这个剧场以传统木雕构件为主体,采用三层戏台结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位于江南腹地的嵊州,以其深厚的人文积淀闻名于世。虽然命名越剧小镇,但弘扬和光大非遗文化也成为小镇的一大使命。小镇为目前国内濒临灭绝、仅存一个团的120个地方戏剧和非遗文化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覆盖,让全国120多个“天下第一团”拥有一个共同的舞台和基地。运营9个月来,小镇先后引进了瓯乐、莲花落等29个院团、16个剧种,演出共计108场,演职人员共计346人。这是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代表了越剧小镇保护国内非遗剧种的雄心;在小镇的“非遗+”展馆,煇白茶、竹编、古沉木雕、剡藤纸、干漆夹苎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出,使得千百年流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可玩、可生活。

  小镇联盟,

  戏剧文化的国际交流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越剧小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场名为“越传统,越世界”越剧小镇首届戏剧节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展,不仅引进了格鲁吉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与舞蹈等节目,还展出了红酒、地毯和丝绸、电影等,营造了浓郁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氛围。

  罗马尼亚蒂米什乐团表演的巴纳特地区舞蹈、意大利的“舞动的里奥尼”舞团表演的文艺复兴时期舞旗、希腊的民谣三重唱……在极具中国特色的越剧小镇古戏楼,来自格鲁吉亚的巴格拉特舞蹈团以哥萨克骑兵战舞中独有的脚尖动作和膝盖贴地旋转等高难度动作亮相,着实令人感觉同时穿梭于古今中外。

  这些来自丝绸之路国家的外国人也兴致盎然地在小镇观赏我们的地方戏:首届戏剧节上,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从东南沿海到晋北平原,从瓯江气韵到边陲奇葩,四个影响范围几乎涵盖了半个中国的地方戏剧种也轮番亮相,以蒲剧《挂画》、桂剧《打棍出箱》、高甲戏《骑驴探亲》和瓯剧《断桥》四出代表性的折子戏,亮出各自绝技。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戏剧文化交流活动。而它交流的基础便是国际戏剧小镇联盟。

  2018年3月24日至3月26日,经中国嵊州越剧小镇文旅公司董事长、中国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郭小男发起,越剧小镇举行了第一届联盟论坛暨“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筹备会议,国际戏剧小镇联盟在此永久落户。2018年10月国际戏剧小镇联盟在中国香港正式注册成立。

  越剧小镇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幕由此开启:2019年3月26日至3月27日,第二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举行;2019年6月,第26届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小镇参加了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交易会”;2019年6月,应联盟理事邀请,越剧小镇代表团访问格鲁吉亚,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当地推介越剧小镇,举办文化和商务论坛推动双方合作。

  艺术无国界。据统计,小镇先后引进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演出节目,演职人员共计105人,推动了国际戏剧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用郭小男的话来说,“建立联盟是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将国际客人迎进我们的戏剧原乡,进行以‘戏剧与小镇生活’为主题的文化对接,深层次地对世界其他戏剧原乡进行务实透彻的文脉梳理。”

  利用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这个平台,努力打响越剧小镇的国际品牌,小镇的文化交流活动也颇具国际视野:2018年8月26日,越剧小镇创作了以历代咏剡古诗为内容的《剡溪古韵》朗诵会,以千万流量的关注度唱响了浙江文化强省战略的主旋律;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直通车落地越剧小镇,2019年7月15日越剧小镇研学游开营暨CCTV14《快乐体验》开机……

  戏剧山水,

  品质生活的全面展现

  穿行在越音袅袅、村民说话都是“越剧对白”的山清水秀小镇,品着煇白茶和当地的嵊州特色小吃,在古戏楼听一场经典的《梁祝》,这就是越剧小镇给我们呈现的品质生活。这也是郭小男眼中的“乡村生活——新品质形态”。

  近年来,在越剧发源地的嵊州,绍兴立足越剧小镇建设,逐渐探索形成了“三化三型”的保护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越剧事业传承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5年,绍兴启动“嵊州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以越剧文化遗产保护、越剧文化空间保护、越剧文化生活保护、越剧文化产业培育、越剧文化品牌创建等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强越剧文化生态的全方位保护。

  在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号召下,越剧诞生地甘霖东王村“香火堂”、科班旧址“兴福庵”,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等越剧文化遗产点,都被重新发掘出来并焕发出新的活力;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嵊州越剧博物馆位于鹿胎山下,1990年10月18日竣工开放,目前,馆内珍藏28000多件越剧文物和史料,年接待观众近7万人次;嵊州籍企业家宋卫平捐资建设的嵊州艺校新校区,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国家非遗(越剧)传承人培养基地……嵊州的越剧,从厚重的江南文脉上生根发芽,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当地创造了一种以戏剧文化为核心的新生活方式。

  在小镇的古戏楼,今年春节,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戏迷聚集在此,开展了小镇首届戏迷票友擂台赛;在小镇的儿童戏乐馆,小镇艺术团改编创作的蔬果版越剧《梁祝》,创新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有效推广了越剧文化……

  越戏剧,越生活。在越剧小镇,您将有多种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真正领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魅力。

  (图片由嵊州越剧小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越剧小镇:打造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高地 2019-11-11 浙江日报2019-11-1100006;浙江日报2019-11-1100009;浙江日报2019-11-1100008;浙江日报2019-11-1100011 2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