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西湖区转塘街道

仅仅15天,茶山游步道大变样

  西湖区转塘街道

  仅仅15天,茶山游步道大变样

  郭 芳 胡琦旸

  “我们的路,自己修。”全村65户村民,家家出人出力,仅仅15天时间,茶山游步道实现大变样。这是如何做到的?

  听民意,重落实,解民忧。这是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茶山游步大变样留下的启示。

  15天游步道大变样

  阳光下,漫步在整洁、宽敞的茶山游步道,眺望远处茶山上,一群茶农正三三两两地施肥劳作,一幅田园风光的景象跃入眼帘。

  茶山游步道,是上城埭村连接西山游步道的村道。道路长约340米,原来只有80厘米宽,路面铺着60厘米宽的青石板。

  “这是65户村民上山劳作的必经之路,原来由于道路窄小,电瓶车和手推车交汇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雨天,就更加难走。”上城埭村党支部书记陈卫说,这条道路必须得提升。

  按照最初的施工方案,工期至少要20天,平均每天拓宽17米。结果,仅仅15天时间,茶山游步道已经焕然一新,宽度也增至1.2米。

  有趣的是,路面故意做得毛糙,这是因为采茶季节采茶工的鞋底都是泥,平整的路面一遇到雨天就容易滑倒,毛糙可以增加摩擦力。

  家家户户出人出力

  原本提升工程需要20天的工期,为什么15天就能完成呢?这也是陈卫事先没有想到的。

  “工程启动第一天,就有党员义务来帮忙,后来群众也加入进来。”陈卫说,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早上6时就到游步道施工,有些上了年纪的群众,干起活来,拦都拦不住。

  陈关顺,今年已经73岁,一听村里要修路,立刻来参加。面对工作人员的谢绝,陈关顺说,“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自己修路质量也放心。”

  腿脚不便的盛明高也来了。“我家在山里有4亩多茶田,路好了,我也方便,当然要来帮忙。我们的路自己修。”说完这话,盛明高就推起了斗车。

  陈卫拿出一组数据说,将茶山游步道打造成为“平安路”是民心所向,平均每天有12位村民义务来帮忙,每户家庭平均义务修路2天。

  听民意重落实解民忧

  全村户户出人出力共修一条路,能带来哪些启示呢?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上城埭村探索民主协商议事制的成效。

  据了解,自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上城埭村通过入户走访50余名党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除了茶山游步道提升工程外,群众还提出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成立一个医疗服务站,便于游客和辖区村民就近得到服务;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等意见和建议。

  “听民意,更要重落实,才能解民忧。”陈卫说,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从小处着眼,细微处入手,把村民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才能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面对搜集来的意见和建议,陈卫表示,一定会件件有回声,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全村更加和谐,对于部分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都会列入工作计划之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仅仅15天,茶山游步道大变样 2019-11-01 浙江日报2019-11-0100018;浙江日报2019-11-0100020;浙江日报2019-11-0100019 2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