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
金秋香山别样“红”
记者 刘晨茵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刘晨茵) “我们特意把行程首站放在这里,因为香山正是党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特别有纪念意义。”9月28日,专程带孩子来香山革命纪念馆的江苏游客缪先生说道。金秋九月,和缪先生一样专程前往香山瞻仰香山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的游客已近30万人次。虽然枫叶还没红,但香山已经“红”了。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修缮复原的香山革命旧址以及新建的香山革命纪念馆9月13日首次向社会开放。8处革命旧址中,毛泽东曾办公居住过的“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办公居住地“来青轩”共陈列家具、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复原、征集的展品9495件。
在双清别墅内,床头的铜台灯、书桌上的钢笔放大镜、墙上挂的《中国解放区现势图》、墙边摞着的书籍报纸……“修旧如旧”的布置最大限度还原70年前的那段历史。参观时,记者与身边的游客都不自觉放缓了脚步,置身其中好像穿越了时空。
进入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主题展厅,“北平和平解放”纪录片前,70岁的杨建民老人驻足凝视,这位共和国同龄人感叹道:“我是住在南城的地道北京人,视频里记录的一切,我的父母都给我讲述过。我衷心祝福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永远幸福美满!”
“回首来时路,不忘初心;砥砺再前行,踏新征程。”“今日重现当时情景,使我深受教育……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能让观众留下参观后的感悟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工作人员在8处革命旧址都准备了留言簿。讲解员贾莉告诉记者,旧址开放半个月来,已经写满了几十本留言簿,而这些留言也将成为纪念馆的藏品。
天朗气清,秋色宜人。“站在香山上望去,满目叠翠。我的心情却异常澎湃,感谢岁月静好的景色,更感谢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沈聪聪爬到香山顶,在微信朋友圈诉说着自己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