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老国企的
新作为

  一家建筑业企业走过70个年头,能取得中国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87位等令人瞩目的成绩,实属不易。拥有国企属性的浙建,能在建筑业这一市场开放、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特别是在长三角这片民营经济发达、民营建筑企业数量和实力均名列全国前茅的区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新常态,建筑业已告别过去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项目少、找活难、利润低”更是当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PPI(生产价格指数)处于高位震荡,资源成本增加,通过低价中标的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上游压力传递到建筑业。

  面对行业现状,浙建具备的3个显著特征,或是企业应对和破解当前和未来发展难题的优势。

  属性上,突出一个“红”字。作为省属国企,与共和国同龄,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红”是与生俱来的色彩,在扛鼎基建、对外援建、抗震救灾、援疆援藏、美丽乡村建设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锻炼和培养的敢拼敢打敢奉献的浙建铁军,正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在我省“四大建设”以及PPP等项目中,“红”的优势,也体现在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中。当很多企业还在为拿项目发愁时,浙建已锁定后续发展的业务板块。

  业务上,突出一个“全”字。当今和未来的建筑业发展环境,要求企业或大而全,或小而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筑工业化的导向,必将淘汰一批低质量的企业。浙建创立以来,一直深耕主业,并不断向行业上下游延伸。在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工业制造及工程服务业领域不断建树。投资、设计、建设、制造、运营全过程服务,已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全能选手,抗风险和促发展能力全面成型。

  格局上,突出一个“大”字。全球的眼光就能看到全球的生意格局。在行业企业谋求省外市场开拓时,浙建已成为浙江省十佳国际投资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到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及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从超深地下空间、复杂空间架构到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大格局运营模式下,增强的是核心竞争力。最近,浙建正全力推进重组上市工作,这将给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这些老国企的新作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和启示。

  (作者系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老国企的
新作为
2019-06-28 10422731 2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