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深读

省科技奖榜单谁领风骚

“互联网+”与生命健康两大科创高地成绩亮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5月14日,在2018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99项科技项目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176项。

  从大数据计算,到浙江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从田间飞虱到超级细菌,科技奖广泛覆盖于社会各个领域。从此次获奖的科技成果来看,我省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现,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新引擎正在加快形成。

一等奖占比25%

数字经济项目表现抢眼

  “在电商、工业、医疗、农业、气象、教育等诸多行业的企业中,你都能看到MaxCompute的身影。面对互联网海量数据分析挑战,巨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正是我们的制胜法宝。”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EB级大数据计算平台“MaxComputer2.0”在数据计算能力评测中屡次刷新世界纪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平台通过阿里云服务于全球上万家企业客户。国内近一半独角兽公司的大数据计算平台都基于MaxCompute。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53.7亿元,有效推动了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

  从大数据平台到智能风控系统,从城市大脑到跨时空多模态感知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了今年省科技奖榜单中的高频词。仅一等奖榜单中,涉及数字经济的项目就占据了7项,占一等奖比重的25%。

  根深则叶茂。浙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地。2003年,浙江省委就提出了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的决策部署;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数字经济正成为浙江创业创新的主战场。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既对数字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成为数字经济创新的广阔沃土。2018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值增加值已达5548亿元,同比增加13.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9%。

  作为与数字经济时代同频共振的产物,这些“在云端”的数字科技成果在展现浙江科技实力的同时,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百姓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如今,无论我们在超市,还是公交车上,或是躺在家中,输入账号、金额,点击转账,或是扫扫二维码,一笔笔转账交易便可瞬间完成。但殊不知,每一笔转账交易背后,其实都藏着数百个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模型检测,来为你判断这笔转账的安全性,为我们的钱包“保驾护航”。

  “我们的智能风控系统,目标是探索风控领域的‘无人驾驶技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决策中心总经理赵闻飙说,系统运用了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生物核身等技术,使资金损失率小于千万分之五,远低于国际领先的支付公司。如今,蚂蚁金服的智能风控系统已覆盖全球近10亿用户、千万家商户,并支撑了9个“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移动支付风控。

  与此同时,生命健康领域成绩同样引人瞩目。在此次全部授奖项目中,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成果占33.1%,在一等奖授奖项目中的占比更是达到35.7%。

  近日,当记者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省微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多位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台前忙碌。超级细菌为何会产生耐药性?如何解决超级细菌耐药问题?超级细菌的耐药机制与其他细菌感染有何关联……20多个与超级细菌耐药机制相关的科研项目在此开展。

  从无药可医时的60%至70%的病死率到如今60%左右治愈好转率的变化,正是此次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项目的功劳。如今,这一科研成果已覆盖省内外30多家医院,近2万病人得到有效治疗。

  作为今年我省重点打造的两大科创高地,“互联网+”与生命健康两大领域正在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强大支撑,也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磅礴动力。

创新依靠“火车头” 基础研究领域持续破题

  如果说,科技的创新发展是一列不断行进的火车,那么,基础研究所具备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就更像是火车头。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的引领和支撑。从此次的全省科技奖颁发情况来看,28个一等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达7项。纵观近年来浙江省自然科技奖的获奖情况可以发现,浙江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为什么当稻谷丰收时,稻飞虱会变成翅膀短粗的成虫,待在原地大快朵颐?当水稻快消失时,更多幼虫会变成翅膀细长的成虫,入侵新的稻田?如今,这个令科学家困惑的谜团,终于被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破解。

  浙大张传溪团队的“稻飞虱翅型分化的分子机理”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胰岛素调控动物细胞的一种全新机制,从而在分子层面揭开了昆虫如何选择发育成为长翅膀成虫或短翅型成虫的秘密。相关成果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该项目也由此摘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80%的稻田不同程度地遭受稻飞虱危害。张传溪说,浙大的发现首先为防治稻飞虱这一全球性的害虫提供了全新前景。科学家有望通过对稻飞虱种群的若虫进行基因检测,来判断它们成虫后翅膀的长短,及时作出预警。其次,这项理论还有望指导科学家发明出有针对性的药物,彻底断绝稻飞虱若虫进化成长翅型成虫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灭这一害虫。

  细数获奖榜单记者发现,从田间地头到医学实验室,小至分子结构、大到工程项目,基础研究已有着广阔的覆盖面。

  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创”“关键”“引领”等词语越来越多出现在浙江科技的词典里。科技领域不断崛起的新动能,正快速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浙江大学“沿海重大岩土工程超重力试验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利用超重力试验开展大量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机制、新模型、新方法,成果在我国60多个沿海重大岩土工程项目中应用,覆盖39%海上风电场和85%大跨越海上输电塔。这也意味着,我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建设成果显现。近3年,该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7亿元,带动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3.95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在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一体化发展,更加重视建立“良性循环”的创新发展生态。

产学研项目过半 企业主体释放强大能量

  综观今年所有获奖项目,企业创新主体表现突出。在299项获奖科技成果中,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达13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90项,占总数的63.5%。回顾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战场,企业已成为浙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

  无论是“云化”生活,还是新药研发,又或是农业技术、智能轿车,许多创新领域都活跃着浙企的身影。

  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优势,融入“智能、绿色、安全、舒适”的设计理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吉利博瑞中高级轿车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造出一款全新平台的旗舰车型。它也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兼顾主、被动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的B级车型,可靠性能甚至超越合资品牌水平。该项目拿到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商业创新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赵闻飙说。从21世纪初的“PC时代”,到2008年的“无线时代”,再到如今正在推进中的“无端时代”,金融风控领域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企业有着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时代感知,正是在不断变迁的场景激发中,企业完成了一次次的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也成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路径。实践表明,走不出实验室的技术不能称之为关键核心技术,只有能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和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才是名副其实的关键核心技术。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在创新布局上,我们不仅要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还要大力支持有技术实力和创新意愿的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合力攻关。

  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浙江大学、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合作,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世界性难题,不但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而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产品还为我国载人航天、反导系统、星载电源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浙江更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虽败犹荣”的创新氛围,出台“允许试错、不行再来”的鼓励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

  2008年,云计算、大数据更多还停留在技术探索阶段,而如今,它们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这正是得益于浙江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科研环境。未来,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在数字长三角、数字大湾区、城市大脑和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建设中,浙江仍大有可为。随着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主体地位的逐渐凸显,浙江创造将在创新版图中绘出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9 省科技奖榜单谁领风骚 2019-05-15 浙江日报2019-05-1500008;浙江日报2019-05-1500013;浙江日报2019-05-1500009;浙江日报2019-05-1500018 2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