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聚焦职教 服务发展

新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肩挑两头” 助力乡村振兴

杨斌英

  职教篇:

  培养“五心六艺”

  幼教英才

  每年的新市蚕花庙会上,“蚕花娘娘”的惊艳亮相都为大家送去风调雨顺、蚕茧丰收的祝福,让人印象深刻,这当中就有新市职高幼教班学生的一份功劳。“这既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校的传统。”校长孙海明自豪地介绍,新市的蚕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及民间文化活动,学校在历年的蚕花庙会中都积极宣传,热情参加,学生除被选为“蚕花娘娘”外,还组成了巡游方队,参加举牌礼仪等。

  据了解,新市职高是德清县唯一一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学校。从1997年开始,新市职高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努力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品牌特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幼儿教师和保育员。2018年,学校立足品牌项目,进一步确立了“五心六艺”幼教英才的培养目标,让学生精育“五心”,包括信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巧练“六艺”,包括说、唱、写、画、舞、弹基本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学校搭建了丰富多样的载体,通过技能展示、体艺活动、诗歌朗诵会等营造“五心”的文化氛围;以“说·唱”为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在“六艺”方面的综合能力。2018年,该校舞蹈类节目《月光丝路》在省艺术节上获二等奖,在湖州市艺术节上获一等奖,徐毓佳同学在湖州市中小学艺术节平面设计作品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此外,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以3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打通了直升大专的通道,与嘉兴学院合作,学校生源有50%直升嘉兴学院,其他生源和全省十所职业学校联考;两个高职班,冲刺国家高职院校“单考单招”;4个2+3班级则与浙师大杭幼师、杭师大、湖师院等合作办班,让中职学生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

  成教篇:

  送技能传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新市成校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幼教英才;另一方面,新市成校承担着社区教育的职能,传承地方文化,服务当地经济。

  4月12日,德清县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高级美容师鉴定考试在新市成校进行,这是该校今年以来开办的第二个职业技能培训高级工班。

  围绕乡村振兴,近年来,新市成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包括春蚕病害防治技术、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根域限制葡萄种植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中西式面点师、美容师、中式烹调师等技能培训;生态水产养殖和农村电子商务“两创”实用人才培训,以及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学前教育本科等学历提升培训等,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每位农民都掌握一门技术,为他们创业或就业提供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校长孙海明表示。

  在这些培训中,该校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近年来,学校牵头开展了新市地方名人文化的挖掘工作,包括协助建立名人艺术馆,组建沈铨研究会,编写地方名人文化教材等,并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让社区居民更深地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风土人情、传统美食。新市镇负责人表示,在文化传承上,新市成校不甘落后,以新市千年深厚底蕴的古镇文化为依托,积极挖掘当地名人文化资源,为新市镇经济、旅游、人文的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肩挑两头”,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未来之路,新市成校都将信心满怀……

  德清新市,因千年古镇而名,水乡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与商贸文化。坐落于此的新市职业高级中学(新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成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示范性成校。

  近年来,学校秉持“实施多层次教育培训,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和技术能手,为新市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浙江日报 聚焦职教 服务发展 00021 “肩挑两头” 助力乡村振兴 2019-05-08 浙江日报2019-05-0800013;浙江日报2019-05-0800015 2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