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潮专刊

给生命加一道全新的保险

“5G远程急救”模式意味着什么?

  猝死,虽然是个不祥的字眼,却也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关于猝死的新闻常常可以见到。如何应对猝死挽救生命?最近,浙医二院用一场5G远程急救演练,展现了医疗急救的新速度和新效率。

  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强正通过指挥中心一台远程超声设备给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他通过操纵杆控制机械臂,带动在滨江西兴的B超探头进行远程操作,患者的图像、超声画面快速传递到指挥中心的屏幕。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怀疑脾破裂,需要手术,请立即安排救护车转运患者。”李强迅速作出判断。

  此时,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出现了救护车的实时位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时生命体征。

  戴上VR眼镜,救护车内的全景360°无死角地呈现在李强眼前,他一边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边实时进行诊断。与此同时,无人机正从血液中心将急救所需特殊药品配送至医院。护士通过手机扫码顺利取出急救物资。待救护车到达医院,急救团队可立即投入到对患者的抢救中。

  虽然这是一场在5G智慧急救指挥中心内展开的模拟急救演练。但很快,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常态。

  浙大二院急诊科主任张茂介绍,5G急救的优势体现在传输信号带宽大、时延低、定位精确上。它的传输速度是4G的10倍,端到端的延时通常稳定在10毫秒以内,仅为4G的十分之一。在医疗场景中,这意味着快捷与高效,特别是在院前急救时,可以为危重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5G技术链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获取病人的信息和健康档案,结合病人本次的发病状况作出快速的诊断,及时制定抢救措施。院内的专家在诊断时可以‘身临其境’,使诊断更为精准。” 张茂介绍。

  据悉,浙大二院在全国首创了“多维度5G智慧急救绿色通道”,整合了5G远程超声、5G急救指挥平台、VR浸入式实时全景体验、远程高清音视频互动以及无人机航飞监控等多个子系统,借助5G网络建立起一条实时的数据互联互通的多维度“跑道”,实现无时差的隔空远程生命数据传递。

  5G远程超声:精准远程医疗的利器

  远程超声可帮助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高端医疗人力资源远程配置下沉,让大医院专家既不离开自己医院,又能把日常工作开展到较远地区。患者也能通过远程超声,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5G救护车:全国首创智慧急救单元

  在5G急救指挥平台上,救护车的实时位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时生命体征都能集成展示,包括心电图、超声图像、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体温等,院内医务人员可迅速确定患者身份,获取病史信息,实现实时监测。

  同时,指挥中心的专家戴上VR眼镜,就能看到救护车上的实时全景,全面掌握院前病人的情况,通过远程高清音视频互动系统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交流沟通,指导急救。即便救护车在高速路上飞驰,也丝毫不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

  无人机技术打通空中急救通道

  5G通信技术不仅能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也能更好地支持急救物资的空中配送。在5G智慧急救指挥平台上,无人机航飞监控系统能实时定位和指挥无人机。今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还能配送血液、检验样本、急救设备等,打通医疗急救的立体化空中通道,无人机的最大承载力为6千克,最快飞行速度可达16米/秒。飞行过程通过5G网络实现全程监视。


浙江日报 潮专刊 00014 “5G远程急救”模式意味着什么? 2019-04-29 9997550 2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