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浦江:精致秀美,绘浙中花园

  浦江:精致秀美,绘浙中花园

  黄丽丽 金 鑫

  春天的浦江,透着宁静和诗意。壶源江,像一支灵动的笔,描绘出连绵起伏、苍翠欲滴的山峦;浦阳江两岸的生态廊道绿意盎然,一步一景,串起浦江打造田园新城的美丽梦想;“万年上山”“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兴盛地”吸引着游人慕名而来;连续三年荣获“大禹鼎”,获评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首批“无违建县”、省“四边三化”行动优秀县……

  在浦江,有水的地方就有风景,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故事。回望过去,一曲可歌可泣的治水战歌哺育出“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浦江经验,浦江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和发展历史因治水而改写;如今,浦江对美丽的理解,从水里到岸上,从乡村到城镇,从美丽公路到两侧两边,将“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治危拆违”“四边三化”等工作相结合,全速向全域美丽进军,一幅“四季草常绿,春夏花常开,秋天叶色美,全年景不同”的浙中大花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共建共享 美好家园人人成园丁

  蔓丝瓜绕藤而上、青椒红椒辣眼火热、蜜柚香橘高高挂,就连菜地里的茄子、生姜都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蔬果装饰……走进浦江县仙华街道方宅村,“烂漫花之院”“乡愁村情院”“蔬菜果园院”等各式各样的美丽庭院目不暇接,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们“因势创建、就地取材”,将家里闲置的酒缸、饮料瓶、水果篮通过废物利用变成了别样花瓶,营造了“遍地是景”的美丽景观。

  方宅村的美丽庭院创建,人人都是田园设计师。在创建初期,全村统一思想,家园是共同的,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将美无限扩大,永久保留。随后围绕“一户一景,一村一情”的总体布局,运用“党建+三支队伍”,即村村建立“巾帼清洁志愿队”“庭院环境监督队”“庭院环境评比委员会”三支队伍,不定期地进行村庄清洁、庭院整治活动和检查,每月定期结合垃圾分类、环境卫生和美丽庭院开展评比,通过互看互学、互评互比,实现全民参与、不留死角、全面创建的浓厚氛围。方宅村现有340余户,超80%建成美丽庭院。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是‘四边三化’的延伸,是人人成园丁,共建大花园的体现。”浦江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诗画浙江、美好家园”重在共建,无论是基础设施提升还是环境生态呵护,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为此浦江从家庭入手,以“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栽花植树绿化美,院落设计协调美”为标准,掀起全民创建“美丽庭院”的热潮,用家的小美,推动村的大美。

  大花园的美丽不仅在于整体的外观,更在于细节的精致。“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这句话在浦江得到了生动实践。浦江县实现全域垃圾分类,总结出一套“两级四分法”的有效模式,即农户一次分类、保洁员二次分拣,“四分”是指先分会腐烂垃圾和不会腐烂垃圾,再将不会腐烂垃圾分为可卖和不可卖垃圾。

  “垃圾分类已成为改变浦江乡村环境的重要抓手。”浦江县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炜介绍。而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为将这项措施落地,浦江推行了“党建+垃圾分类”模式。党员在乡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认可。

  如今在浦江,走过每一户浦江居民门前,都能看到标有编号的分类垃圾桶。无论城区还是乡村,每名党员都固定负责监督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分类情况。立足农村人情社会,依托党员联系户制度,坚持“就亲、就近、就便”原则,使得每名党员进得了门、讲得进理。

  近年来,浦江以“党建+”为载体,全面发挥基层执政骨干队伍作用,持续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全力打造水晶之都、田园新城、诗画浦江。“全域整治、全域美丽”正引领浦江进入一个有更好发展环境、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美丽大花园。

绿色循环 以水为媒促转型升级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这是“诗仙”李白路过浦江时写下的诗句。回溯漫漫时间长河,浦阳江有过漠漠芦花拂浪飞的画境,也有过浊水遍地流的教训。

  以城中心的“金狮湖”为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无法想象几年前它的黑、它的脏、它的臭。几千家水晶加工户,环湖还有几十家畜禽养殖场。为圆群众一个“金狮梦”,把金狮湖建成浦江最美“小西湖”,浦江县启动金狮湖保护与开发建设工程。经过治理,如今,金狮湖展现美景,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可以说,浦江大花园的建设一直围绕着“水”做文章,这里的故事因为水环境整治而翻开新篇。短短5年间,浦江关停“散乱污”水晶作坊两万余家,全面展开城镇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浦阳江水质从原来连续8年的劣V类提升到Ⅲ类。浦江全县水晶加工主体虽然减少了90%,但水晶产业经过转型升级,规上企业增加了37%。

  2018年,浦江县列入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根据“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理念”,浦江积极构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台,全县建成16座生态处理中心,日均处理会腐烂垃圾200余吨,产生有机肥效益300余万元;以“让废弃物到该去的地方去”为指引,设立了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布料垃圾、水晶废料处置中心,走出了具有浦江特色的绿色循环之路。

  浦江的蝶变,是水之变,是业之变,更是人之变。浦阳江两岸,美丽乡村多了,外地游客来了。现在,浦阳江畔全长17公里的生态廊道已全面完工,串起了沿线多个美丽乡村,集绿道、游憩、休闲、运动、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浦江崭新的全域“水岸风景带”,为过往游人留下难忘的“浦江印象”。

  青山迎面,绿水缓缓,走在大畈乡建光村的石子路上,一排排民宿沿河而建,白墙黑瓦,干净整洁。建光村曾经因水晶作坊集中、脏乱出名,而如今却是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村民们开办的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民宿生意的火爆带动了特色农副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村民加工索粉面和手工面,索粉面产业一年的收入就达200余万元。

  此外,浦江正在积极探索“民宿+文化”“民宿+农场”“民宿+非遗”等模式,将民宿与商务休闲、户外运动、生态观光、养生度假、怀旧体验等新型业态相融合,不断提升浦江民宿的品牌与知名度,拓宽美丽经济发展渠道。目前,马岭村的高端民宿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名片,全县共有农家乐民宿196家,餐位8001张,床位1593张,其中星级农家乐45家,特色点4个,集聚村6个,等级民宿57家。

  从水害频仍到润泽万家,从污秽不堪到岸绿景美,水之变的背后,是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作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和全省5个参与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建设的县(市)之一,浦江积极推广“浦江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和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推出了系列农俗文化节、风情农家游活动,让大量外地游客走进浦江,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等。

  在黄宅镇,栩栩如生的3D墙画、幽静的葡萄庭院、整齐的葡萄品控基地穿梭全镇。为凸显集群效应,黄宅镇将浦阳江生态廊道边梅石坞、曹街、蒋才文、沙塍头、桥东、蒋宅6个葡萄专业村串联起来,建设葡萄连栋大棚、楹联庭院、七彩长廊、休闲长廊,发展葡萄采摘、葡萄酒宴等特色产业,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食的“江南吐鲁番”山水田园综合体,并辐射周边4.6平方公里葡萄基地。

  “山水综合体带来的农旅效应,和葡萄控产提质扩面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升葡农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黄宅镇党委书记郭旭生介绍,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将“江南吐鲁番”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世外桃源。

城乡共美

诗画浦江续千年乡愁

  每逢春夏,到浦江县虞宅乡看山水、游古村的游客量就成倍激增。清澈流淌的茜溪、秀美连绵的群山、精致的文化墙,人还未至目的地,就已开始享受沿途美景。

  虞宅乡新光村是个古村落,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五水共治”为这个曾经污水横流的水晶加工重点村洗尽污垢,政府的大力修缮让古庄园得以较好保留。老屋虽旧,却不会全部推倒,保留下的一部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村里开辟出的咖啡馆、音乐吧台、小吃店,美景与创意、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碰撞和融合,在这个村子里产生了奇妙的反应,渐渐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冯骥才曾说:“城镇化越快,村落就消失得越快。”然而拥有丰厚底蕴的浦江,一直在思考,在古村落的保护进程中,如何通过新业态的培育和引进,在保存历史功能、延续原住民生活的同时,为村落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新光村,这里引入了“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打造“互联网+旅游”项目,为青年创客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同时也带动了大批游客来到这个时尚基地游玩休憩。古今相融让古村游焕发前所未有的魅力,仅去年国庆黄金周就接待游客8.6万人次。新光村成为了茜溪旅游风景线的关键点和“网红地”。

  古村落在修复,旧貌在复原,不断展示着美丽乡村的内涵与韵味。在城区,浦江同样注重旧城古街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利用。2018年3月1日,旧城古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一期)东街开街,这条长约500余米、宽约三至五米的解放东路,当天人流量达到了十余万人,万人空巷、万众瞩目。

  “城市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是魂,历史是根。我们的目标要从对古街的修复提高到对古城的保护。”浦江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主路历史街区的修缮,为浦江城市留住了根,为浦江地域存续了文脉,为浦江人民提供了一个寻找乡愁记忆的公共俱乐部,为浦江全域旅游打造了一个新引擎。

  如果说旧貌的修复只是还原了历史街区的“形”,那么新业态的进驻、文化的传承,使承载浦江历史记忆的建筑发挥新价值。在业态筛选时,浦江坚持以营造“百业百态、百工百匠、百艺百乐、风情古街区”为目标,以《民主路、解放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业态设置方案》等为指导,截至目前,解放东路已正常营业136户,对于街区内原有的修补类摊点,统一安排在能容纳20余个摊点的便民长廊。

  绿水青山重拾了百姓对美丽家园的渴望,全域整治、全域美丽是浦江对大花园的期许。通过古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浦江的“山区”与“城区”实现了全域化的干净整洁,300多个美丽乡村基本覆盖全县,实现从“点状美”到“全域美”的升级。

  专家点评

  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美好生活,是建设大花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浦江在大花园的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浦江人民创造了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总结浦江经验有三点值得全省学习:

  一是大花园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浦江有三大产业:水晶、挂锁和绗缝被,其中以水晶最为著名,浦江也被称之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然而迅速致富的同时代价沉重,磨珠产生的水晶废水废渣直接排放入河,浦江全境河流渐成牛奶河、黑臭河,浦阳江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严重的支流。随后浦阳江畔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治理环境的同时实现水晶产业的涅槃。此外大花园建设还促进了民宿行业的发展,浦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精品民宿,为乡村发展注入产业动能。

  二是大花园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美好生活的向往。浦江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真正让全浦江人民共享大花园的红利。

  三是浦江在“大花园”建设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宣传人人都是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责任教授 杜欢政

  (本版图片由浦江县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浦江:精致秀美,绘浙中花园 2019-04-19 浙江日报2019-04-1900006;浙江日报2019-04-1900008;浙江日报2019-04-1900016;浙江日报2019-04-1900012;浙江日报2019-04-1900007;浙江日报2019-04-1900021;浙江日报2019-04-1900023;浙江日报2019-04-1900026 2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