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温州晚报记者郑雪君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将温暖带到更多地方

  本报讯 (记者 黄珍珍 王艳琼) 在温州,说起郑雪君,妇孺皆知。倒不是因为她是全国人大代表,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而是因为她在普通岗位上迸发出的巨大能量。26年的记者生涯中,她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发稿9700余篇为百姓排忧解难。近日,郑雪君又多了一个称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温州晚报的雪君工作室,见到了这位媒体界的名记者、慈善界的公益人。今年58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头乌黑短发,看起来身子有些单薄,说起话来却神采奕奕、热情洋溢,如同她身上披着的红色围巾。这天上午,她去了趟法庭当出庭证人,帮助一位重症患者讨要一笔欠款。

  “记者的岗位特征就是‘走近群众’,这让学雷锋这件事变得容易起来。”郑雪君说,在日常新闻采访中,她经常接触到需要帮助的群众。1993年的一天,一位面容憔悴的教师来报社寻求帮助,还没开口就哽咽了。原来,他的爱人因病要移植两个肾,全家人变卖家产仍远远凑不足这笔医药费,郑雪君听后久久不能平静。当晚,她连夜写好一篇报道——《向叶爱兰老师伸出“春天的手”》。第二天稿子见报后,温州全市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短短一个月内,爱心捐款就达到12万元,筹够了手术费用。

  “一篇好的报道,能换来生命的希望。”第一次在岗位上助人行善,郑雪君兴奋不已,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在工作中,她不断发挥新闻记者的岗位优势,走近群众、走进基层,帮助困难群体想办法、解难题。

  郑雪君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2003年,在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晚报的支持下,郑雪君组建了“雪君工作室”团队,发动志愿力量主动做好事,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十多年间,雪君工作室的助人之举已经走出了浙江、走向了世界。

  如今,雪君工作室共吸纳1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工作室开办至今,共接到市民求助、投诉电话3万多个,来信1.2万多封,接待来访群众1.8万多人次,发稿9700多篇,70%以上的问题在工作室的帮助下得到解决。

  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路上,“雪君工作室”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郑雪君也收获了不少国家级荣誉。有人说:“雪君,你全国奖项都拿到了,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好退休享受生活了。”郑雪君却认为,一切的荣誉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雷锋精神是无止境的,我不能停下追梦的脚步,要将温暖带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将温暖带到更多地方 2019-03-30 9640204 2 2019年03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