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算好节水三本“账”

陈潇奕

  节水优先,是新时代治水方针的首要之义,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省建设美丽浙江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举。

  在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地处浙江的我们再一次审视“节水优先”这个命题。

  也许你会诧异,江南水乡也需要节水吗?

  从水资源禀赋看,我省单位面积产水量列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且存在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经济布局不匹配的问题,属于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再加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频频喊“渴”。

  如何答好“节水”这一时代问卷?如何为浙江“解渴”?

  这是事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课题,也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只有算好“生态”“经济”“民生”这三本账,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大发展大建设的框架下,进一步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高质量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

  算好“生态账”

  节水就是减排!

  据专家介绍,人们消耗1立方米生活用水,其中至少有70%成为污水进行排放;而人们每排放1立方米污水不但会污染7立方米到8立方米净水,还需要10立方米到20立方米的净水来稀释,才能够达到水功能区达标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说,不管是个人的生活用水,还是企业的生产用水,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减污,节水就是生态!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节水就是减排的这本“生态账”在浙江的节水型企业上算得尤为清楚。

  地处嘉兴平湖的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人们印象中造纸业是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传统印象,登上了2018年全国第一批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的宝座。近年来,“景兴”投资近8000万元,在行业内率先开展膜处理工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实现了日处理废水1.8万立方米、产水1万立方米,年节水300余万立方米,为造纸企业节水和污染物减排树立了典范。

  算一算景兴公司的这本“生态账”。第一笔是每年减少了300余万立方米的废水排放,避免了河道水被污染,也为企业后续产能提升预留了足够的环境指标容量空间。第二笔是每年产生的300余万立方米中水代替了从河道取水,为河道留出了宝贵的生态用水空间。第三笔是中水回用大大降低了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减少了社会治污成本。目前,在浙江全省,像“景兴”这样的节水型企业已有968家,构建起节水减排的中坚力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效益。

  节水创造出的生态用水空间,成为许多地方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的重要措施,为美丽河湖添加了生态底色。这些年来,生态需水不断攀升,2016年、2017年全省河道内环境配水量分别为25.55亿立方米、48.86亿立方米,其中杭州市2017年就达到34.11亿立方米,主要用于钱塘江—西湖—运河引排水。全面贯彻节水就是减排,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呼吁,节水留出生态空间的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算好“经济账”

  节水促进增效!

  “过去用自来水就是一个价,没考虑那么多,只管用了。现在用多用少不一样,第一档每立方米两块九,第三档就要每立方米六块七,翻了一倍还多啊,我得省着点用。”这是杭州西湖边散步的李大爷算的水账,他朴实的话语也反映出实行阶梯水价以来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自从实施阶梯水价后,在价格杠杆的撬动下,居民更加注重节水,用水量降下来了,水费也随之减少了。

  除了普通家庭,越来越多的工业、农业经营主体也在转变发展模式道路上将节水作为重要考量。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自2012年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后,每年可直接减少从河道取水近1500万立方米,节约了300万元水资源费。同样,对于景兴公司来说,节水的效益不仅仅是直接减少的近60万元的水资源费,同时减少的还有排污费和排污权使用费,每年减少近1050万元,一进一出两头省,省下了近1100万元。

  春回大地,柳绿桃红,在江山市碗窑灌区内,一片春播忙碌的景象。在这片总面积达134.3万亩的土地上,如果用以往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水费支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自从实施了碗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后,共节约水量592万立方米,水效益按每立方米0.18元计算,共节约水费107万元。与此同时,该工程带来了作物增产增收的可喜结果。据统计,灌区内粮食、油料分别增收198万千克、13万千克,相当于创造了约620万元的新增产值。

  节水,企业发力,城市更应作为。在宁波北仑,城市节水在分质供水上作了一篇大文章。位于水系末端的北仑,生产和生态用水矛盾突出。面对工业取用河道水与河道需要生态水“打架”的局势,北仑实施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质、分流,从而实现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目的。

  宁波北仑岩东水务公司谋划十年,走出了一条城市污水“变废为宝”的新路子。一走进公司,就能看见一面巨型的水幕墙,底下水池里有好几尾鱼儿在欢腾地游来游去。这里的水是该公司用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再生水,清澈透亮,看起来与自来水无异。自2009年建成投产至今,“岩东”专注于城市污水再利用,已累计外供再生水量约2亿立方米,形成了工业用水的有效补充,为开发区临港产业带开辟了稳定、价廉的第二水源。得益于再生水的使用,企业减少了河道水、自来水的取用,从而为生态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预留了空间。

  算好“民生账”

  节水惠及你我!

  喝上优质的水库水,实现城乡同质饮水,拥有优美的水环境……近年来,伴随着我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需求。

  据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分析,当前我省的水资源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不足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逐步转变为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调度等监管能力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四大建设”的推进,区域性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增加,这个主要矛盾也将日益突显。

  新需求,新担当,新作为!分析当前的水资源矛盾,核心是“质量”,解决的关键是“效率”。需要不遗余力地强化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科学调度和高效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才能促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保障老百姓的民生需求。

  民之所盼,政之所行。以宁波为例,为了让更多的人喝上优质水,不但保障“源头”,管好“龙头”,也瞄准供水管网漏损这个节水的“天敌”,在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率方面下足真功夫。通过建立三级分区计量体系、安装三级分区计量器具、建立奖励机制等措施,宁波及时发现并有效降低漏损率。宁波市自来水管网漏损率从2015年的11%降低为2018年的8.7%,三年来,总供水量减少了440多万立方米,保障人口却增加了20余万,这个加法来自降损带来的民生新效益。

  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效、节水惠及民生!和宁波一样,全省各地正在积极算好“生态”“经济”“民生”三本账,积极响应国家节水行动,积极制定节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节水减量减污,加强全过程严格管理,构建全覆盖节水格局,强化全方位政策支持,培育全链条服务体系,凝聚全社会节水合力,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贡献力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算好节水三本“账” 2019-03-22 浙江日报2019-03-2200008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