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全局谋划 全域提升 全面发展

海宁许村:高品质打造“融杭第一城”

  全局谋划 全域提升 全面发展

  海宁许村:高品质打造“融杭第一城”

  沈烨婷 陆 凛

  3天时间,5万多客商,实现意向交易额23.97亿元。早春时节,2019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春季)博览会在中国布艺名镇海宁市许村镇举行,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走过18年春秋的海宁中国家博会,已经累计办展22届,实现了从“一块布”向“一个家”的深化发展,逐渐成为引领国际家纺潮流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海宁家纺杯”2019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也向国内外设计精英发出“英雄帖”。作为国内第一个家纺设计类比赛,根植于许村的“海宁家纺杯”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为中国家纺产业的产品创新、设计交流、人才引进等注入了无限活力和新意。

  小城镇如何办出大展会?许村有许村的优势。从空中俯瞰,许村就像坐落在杭州、上海两颗明珠之间的小珍珠,与杭州余杭零距离接壤;320国道、01省道、沪杭高速、杭浦高速、杭州绕城高速、沪昆高铁等多条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川流不息的车辆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如今,在许村大地上,一条横贯东西的长龙——杭海城际铁路又将腾起,给许村插上新的腾飞翅膀。

  “家家织机响,户户织布忙。”

  翻开许村的历史,家纺产业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借改革开放春风,一匹布成就了镇强民富的许村。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大力推进、杭州拥江发展战略落地实施之际,位于沪杭间黄金分割点上的许村如何抢抓机遇,凭借好风之力凌云而起?

  许村早已落子布局。与杭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通相连、产业相通,深度融杭,是萦绕许村人心头的情结。2018年初,海宁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要导入杭州的发展理念与规划,加快临杭的许村、长安两镇与余杭、下沙的同城化,以城市的崭新姿态融入杭州。

  其后,海宁结合新一轮市域总规编制,全面导入杭州规划,把西部许村、长安总面积183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杭州第11区”规划,以许村高铁站为核心,谋划打造“杭海新城”,定位接轨沪杭科创新区、拥湾发展产业高地、深度融杭品质新城。

  许村,正式叫响“不是杭州,就在杭州”的品牌。

敢于破 大拆大整见证“许村速度”

  一个镇,要如何完成“城”的蜕变?

  许村敢于破。融入杭州,不能以镇村形态融入、以“低散乱”业态融入,而要以城市姿态、高质量状态融入。去年3月,一场以拆违为重点的“全域提升、全面发展”专项行动在许村全面展开,大胆向违章建筑、“低散乱”企业等“开刀”。

  经过9个多月的克难攻坚,许村共累计拆除违建7425宗,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家庭工业违建户5519户,拆除违建占地面积77.4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原定两年的整治任务,创造了拆违的“许村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在发力。许村建立了专项行动“火线”临时党委,将300余名参与攻坚的市镇村党员、干部与644名党员整治户共同组建为31个“火线”攻坚党支部,引导和监督党员干部主动拆、改到底,达到“整治+示范”双重效应。科同村6名老党员率先签订拆违承诺书,将自家的违建拆除到位。“这是真拆!”党员带头拆,群众跟着干。党旗飘扬在攻坚一线,一个个“硬骨头”也被一一啃下。

  同时,许村还成立了30个“品质生活”支部,带动党员群众、企业主、乡贤等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开启“党建引领·全民众筹”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筹集治理项目231个,更重要的是筹集到了不少聚焦家纺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的基层“金点子”。

  老镇区整治也同步跟上。脏、乱、破曾经是许村集镇的写照。前年,许村镇启动了以许村集镇建成区为核心区域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从“拆、建、管”三方面入手,打造品质生活。

  在老法庭拆除区块,一座以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公厕建成结顶,配套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镇中路等一批“上改下”工程铺开,消灭了“空中蜘蛛网”;沿街立面改造结合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特点,营造出布艺名镇的别样风情……建设完成工程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额3.62亿元,两年整治任务一年完成,许村集镇的脱胎换骨让当地群众连连叫好。紧接着,许村还启动了沈士集镇、许巷集镇的环境综合整治。

  大拆大整之间,许村的城乡面貌也迎来“蝶变”。科同村夜景照片在当地朋友圈走红,青瓦白墙,水色灯影,独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风味。“拆违后,我们还将利用这些空间,修缮老屋、建设湿地公园和景观公园。”科同村党总支书记郭利忠说,该村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景区村庄。

  生态美还要乡风美。在李家村文化礼堂,村干部变身“主播”,每月用方言现场向村民们播报省内外、村内外的政策法规与新闻信息,有效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落地,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海宁样本,赢得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去年12月3日,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简报以专刊形式专门刊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海宁许村的探索经验。

  下一步,许村还将围绕“两全”行动深化目标,推进新城品质建设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大会战、重点基础设施提升战、园区提档提质决胜战和两违长效管控持久战等五大战役,引领许村城乡面貌从“一处美”走向“一片美”,奔向“全域美”。

勇于立 融杭新城已现峥嵘之貌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春日里,水天一色的龙渡湖公园,成为了许村和余杭市民茶余饭后的“网红打卡点”。广场上、步道中,留下了市民们旗袍秀的婆娑身姿;湖岸边、芦苇丛,回荡着越剧迷婉转雅致的曲音。

  伴随着龙渡湖荡起的水波,一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与不远处杭州临平新城内的高楼交相辉映。夜幕降临,龙渡湖公园广场霓虹闪烁,跨城市快速道路人民大道车流如织,呈现出一番都市的繁华夜景。

  一座融杭新城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在海宁与杭州的交界处拔地而起。它位于许村西侧,一条人民大道将龙渡湖区块和余杭主城区临平紧紧相连。目前,龙渡湖区域内,高档小区、龙渡湖公园、海宁五中、万朵城、艺创中心等一批商业和配套,已从蓝图变成现实,呈现眼前。

  新城建设要在品质上下功夫。许村以“不是工地,就是绿地”的标准,加快打造城市崭新面貌。今年还将启动实施龙渡湖景观绿化三期工程、龙渡湖现代滨水商业街区环境景观一期工程、黄安桥港西延工程、市民公园等项目。未来5年内,许村规划在这片黄金区域再引入一批高端服务产业、信息化产业,打造出一个以产业特色为主导的融杭宜居新城。

  事实上,早在2016年,许村就与余杭有了一次亲密“牵手”。2016年9月29日,海宁与余杭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开发协议,两地在许村西部合作开发总面积2200亩的区块。这一区块规划定位:推动产业互联网、时尚、电商产业的发展,建设成为省都市经济区合作开发的样板和典范。

  自2016年12月启动合作区块征迁工作以来,去年合作区块开始供地,为深度融杭再添一枚重磅砝码。借此契机,许村也将以项目为龙头带动该区域的深度开发,形成以沪杭高铁、老沪杭铁路为分割线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

  相去不远,在许村镇政府南侧80多亩的平地上,八幢大楼正拔地而起,承载着许村家纺转型梦的布艺小镇“艺创中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8.5亿元,将以产业为核心,以艺术、创意为主线,打造家纺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家纺时尚文化传播中心、家纺综合性人才集成中心以及软装家居产业链的集成中心。

  “叫响‘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品牌,既要靠硬件,也要看软件,我们将加快完善吸纳人才的生态、政策和创业环境。”许村镇党委书记杜莹池说,艺创中心建成后,势必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金融等城市要素在许村集聚,也将成为许村融入大湾区经济的增长极和新引擎。

  融杭新城的崛起,也为许村承接杭州都市区高端产业转移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驱车行驶在许村境内,“两创中心”和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四处“开花结果”。近年来,许村大力推进“两创中心”建设,建设了家纺城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杭创中心一期等一批项目,优化空间布局,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杭州都市区的辐射效应、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为许村经济再增新动能。

善于新 传统产业焕发创新活力

  在许村,从来不乏创新的活力。

  上世纪80年代,敢为人先的许村人依靠3台老式铁木织机率先办起了第一家联户企业,开了个私家纺产业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三次“许村会议”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四个轮子”转起来,借改革开放春风,许村一跃成为了嘉兴首个工业产值亿元镇,一批批的潮乡儿女投身经济蓝海,劈浪前行。

  当年的农家子弟沈国甫已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宏达集团的领头雁。1985年,这位曾经的教书匠创办许村经编厂。30多年间,他突破国际技术壁垒,自主研发汽车内饰面料,逐步跻身全国前列,令经编行业侧目。

  “敢为人先、无中生有”的精神在延续。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渐渐从老一辈手上接过接力棒,也接过了老一辈身上的创业精神。子承父业的天一纺织负责人鲁建平,潜心设计研发和织造工艺的改进,已经带领企业赢得了两个“国字号”荣誉。

  搭建平台,汇聚更多的“青春力量”。2017年底,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正式成立,100多家企业纷纷加入。半年后,在龙渡湖畔,聚焦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想的食堂”——龙渡学堂也正式开课,高端院校和行业专家们时常在这里为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授课解惑。今年一开年,联合会成员们就在法国积极奔走,计划在法国筹建海宁家纺海外研究院。

  乡贤力量也加入进来。就在上个月,1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纷纷回到故乡许村,欢聚一堂,参加海宁首个乡贤联谊会成立大会。许村镇乡贤联谊会还与永福、李家、科同、红旗四个先行村进行了签约结对。乡贤联谊会成立后,将充分发挥自身威信高、号召力和凝聚力强的优势,积极投身各项事业发展。

  传承与创新中,家纺产业被注入了“时尚”的因子。“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织机及后整理生产线,已经取得了近百项国家专利。”玛雅布业负责人沈建春说,依靠高品质和时尚化,企业走向了高端市场,G20杭州峰会、四季酒店、绿城、万科等许多项目中都有玛雅面料在应用。

  在海宁中国家纺城,同样的变化也在发生。走进三和纺织的展厅,这里被布置成了一个家,企业展示的除了传统的窗帘布和沙发布,还有墙布、抱枕、桌布等产品。“过去,我们挖空心思要卖好‘一张窗帘’,现在我们更专注于提升‘一个家’的品质。”海宁家纺协会会长曹咬强说,在许村深度融杭的进程中,家纺产业也正在“老树发新芽”,向国际时尚产业大步迈进。

  产业的创新离不开创业环境的改善。聚焦“最多跑一次”,许村镇专门开发了“民(企)情二维码”微信小程序这个“网上办事厅”,梳理审批事项369个,其中高频便民(企)事项40多项,做到民情“码”上理,问题“码”上转,事项“码”上办,打通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40年间,许村发展的轮子越转越快,目前全镇共有1.2万家企业,年产装饰布24亿米,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70亿元,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在8000多亩的许村工业园区里,4000多台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进口织机日夜作业,奏响了新时代的织布曲。

  一条路、一座城、一片热土,许村简笔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融杭图景。2006年5月,临杭新区正式成立,许村人就开始编织融杭的梦想。经过10多年的努力,这个梦想正在逐步照进现实,许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融杭发展之路,步入了融杭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许村将重点做好九件事,久久为功,加快建设更高品质的‘和美锦绣许村’,推动杭海新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许村镇党委书记杜莹池说,当前许村正沿着高质量融杭的道路,高速转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轮子,加快迈向城市化和现代化,顺势而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本版图片由许村镇人民政府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海宁许村:高品质打造“融杭第一城” 2019-03-14 浙江日报2019-03-1400005;浙江日报2019-03-1400008;浙江日报2019-03-1400009;浙江日报2019-03-1400013;浙江日报2019-03-1400007;浙江日报2019-03-1400019 2 2019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