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要闻

诸暨抓“关键小事”推进移风易俗

一笔“加减账”算出新风尚

  本报讯 (记者 万笑影 孙良 通讯员 徐学峰) “前两天,我刚把一户村民办白事的账本核算好,送过去。”3月5日,在诸暨市草塔镇上下文村村党总支委员兼文书杨柳江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这份账目清单:58桌酒席、买菜支出3.5万元、帮工支出4000元等,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他还是不久前新晋的“账房先生”,管着全村红白喜事的账。

  为了及时监督菜品超标、酒水违规等情况,在办事的前一天晚上,杨柳江就要到村民家中,根据酒席桌数确定帮工人数,然后再跟厨师确定菜单。第二天,他还会帮着记录礼金明细。另外,村里还会委派两名红白理事会成员去义务当“小工”。“这样一来,跟以前动辄一桌三五千元相比,这场白事至少省了十来万元。”杨柳江说。

  文书来管账、干部做“小工”,这是该村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想出的妙招。去年5月以来,诸暨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经过调研发现,有60%至70%的农户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都是硬撑,出现了“一场白事花掉一年积蓄”“人情随礼千元起步”“三张喜帖发过来,一月工资不够付”等说法。为此,该市抓住婚丧嫁娶、乔迁生日等“关键小事”,用独特的“加减法”算出了一本文明乡风新“账本”:通过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操办标准、签订承诺书、建立微信监督群等方式,平均每场节约开支5万元左右。

  做好了老百姓账本的“减法”,诸暨还做着慈善的“加法”。当地在各个村居建立关爱基金,发动党员干部、普通村民、乡贤、结对帮扶单位职工爱心捐款,用于奖励应征入伍青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帮扶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

  五泄镇十四都村村民赵陈主动前往村部,在村两委干部的见证下,捐出2000元现金;作为陶朱街道白门上村的乡贤,上海浙江商会副会长方斐均捐款10万元;江藻镇吴墅村结对单位诸暨市邮政分公司,自发筹集资金3万元注入到该村关爱基金……目前,全市已有190个村建立村级关爱基金,捐赠规模达2054万元。“如今,这股新风还刮到了新人的心中。”诸暨市文明办主任俞露介绍,许多新人将办喜事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基金,据统计,目前共有314对新人捐款46万余元。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村规民约、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用3年到5年时间把移风易俗、人文关怀等固化下来,实现由‘风尚’向‘风俗’转变。”诸暨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孔羽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8 一笔“加减账”算出新风尚 2019-03-06 9599025 2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