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母亲的素烧鹅

  现在的农村,能吃上正宗盐卤豆腐已属不易。要是能吃上母亲做的色香味甜的素烧鹅,简直是人间美味了。

  在我们家,素烧鹅使豆腐皮有了最大食用价值。只因为全家人都十分爱吃,母亲也就年复一年地亲手给我们做。

  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从选豆、浸豆、磨豆、滤渣、烧煮到加卤、捞皮、装袋、压型……一道又一道的工序,母亲从第一天晚上浸豆开始,至少得忙到第二天半夜才能做好。而作为豆腐的附加产品豆腐皮,想做好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大火水沸容易捞早,太嫩成不了型。小火水静,不小心就捞迟了,太老有焦味。

  只有烧柴火的控好火,捞豆腐皮的见豆汤从白色到微微发黄,操起苦竹竿,以最快的速度从铁锅边插入,待竹竿另一头穿出锅边约30公分,将手中的竹竿轻轻一压,一张半圆形的豆腐皮就成了。只有火候到位的豆腐皮,才能制作出上好的素烧鹅。

  谢年仪式上,素烧鹅是少不了的。下午4时30分,谢年的锣鼓声从祠堂方向传来。每户人家的一家之主挑着丰盛的年货,从自家朝着祠堂聚集而来。小时候,母亲做的素烧鹅因成色好、味道香、层数多且薄总会受到别人的羡慕。对父亲来说,母亲贤惠能干总是值得骄傲的。

  210年前,半山腰小山岙里七户人家,轮流供养泥水、木匠师傅,历经三年时间将祠堂造好。

  从祠堂谢年回来,母亲就让我们蘸着酱油吃她做的素烧鹅,真是好吃又有嚼头。好多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以能吃上母亲的素烧鹅而开心。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素烧鹅也不像肉类那么少见和珍贵,但也不是三天两头有得吃。到母亲开始做素烧鹅的时候,也就是过年的时候了。反倒是现在吃得多,却似乎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几位年轻的婶婶都想得到母亲做盐卤豆腐的真传,三番五次地上门讨教。每每遇此,头发花白的母亲,主动邀请大家将黄豆合在一起,做好豆腐和豆腐皮后按比例分成。

  合在一起做豆腐,工作量自然是增加了不少。为了让乡亲们吃上更好细韧的豆腐和素烧鹅,母亲带大家用石磨手工磨豆粉,在磨坊一磨就是一整天。腰累得直不起不说,双手常常磨出血泡。手套上都渗出了血水,却从不见母亲埋怨,总是用毛巾简单地理下额头花白头发上的汗珠,满脸笑容地继续干活。

  因为手把手地传授磨豆、滤渣、烧煮、加卤、捞皮等几个关键步骤,大伙纷纷赞许母亲的手艺和为人。

  现在全村一共40多户,可今年大年三十那天只回来了13户。父亲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这当然是说得含蓄了。事实上,正月一直没有回来的至少也有十多户,因为父母不在了。可以想象,要是以后我吃不到母亲的素烧鹅,我也将缺少回去的勇气。其实素烧鹅,就是一份亲情的牵挂。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母亲的素烧鹅 2019-02-24 浙江日报2019-02-2400014;浙江日报2019-02-2400015 2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