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全省联动攻坚 铸就美好生活

——推进垃圾治理的浙江实践

  全省联动攻坚 铸就美好生活

  ——推进垃圾治理的浙江实践

  南 苏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垃圾分类的序幕。十五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垃圾分类不仅成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成为浙江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无论是源头减量、精准分类,还是常态化管理、政企合作,层出不穷的创新模式使得垃圾投放、垃圾收运及垃圾处置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助力各地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加速奔跑,而这样探索出的创新路径,也为高质量发展时代贡献出“浙江智慧”。

杭州:江干首创“桶长制”

   垃圾控量有成效

  今年3月,江干区在杭州全市首创垃圾治理新模式——“桶长制”,试点社区、小区垃圾分类“两率”均提高30%以上。目前,11个社区、28个小区已完成“桶长制”分类模式推进工作,示范小区实现居民参与率100%、分类准确率90%,全区垃圾总量在人口年均增加4%的情况下实现了不超过2%的控量要求。省市领导和上海、重庆、广西等省市兄弟单位、高等院校,多次调研“桶长制”分类模式,并高度肯定江干模式。

  “桶长制”分类模式是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以网格责任田形式清晰划分垃圾分类责任区域,通过发动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党员、楼道长等组建桶长队伍,明确责任范围、工作职责,用熟人社会里的一个体系来引导垃圾分类,做到事前入户宣传,事中现场督导、积分登记,事后上门纠错指导,实现每个垃圾桶都有桶长专门负责,促进源头垃圾分类。

  下一步,江干区将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桶长制”分类模式,实现70%的覆盖率,力争100%全覆盖,建成全区垃圾分类分拣站12个、分拣点42个,真正打造“桶长制”分类模式的江干经验。

宁波:志愿服务在身边

   社区自治有模式

  近年来,宁波的多个社区渐渐涌现出了一个特殊的服务人群——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主动作为,以身作则,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并将这种绿色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自2013年7月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宁波用5年时间发动近10万人次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通过志愿者帮助居民实现从知晓垃圾分类到践行垃圾分类的转变。米兰社区的志愿者阿姨们探索出的“客户联系制”,让一小部分志愿者带动一批人,以点带面扩大垃圾分类在居民中的实行力度,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垃圾分类志愿名单从个位数变为百位数;丹顶鹤小区成立了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平均年龄70岁。每天早上,60多名志愿者与社工们轮流值守在5个垃圾房前,对居民的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和劝导,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社区自治模式是宁波针对老城区老小区多、各类志愿团队活跃的特点打造的,以居委会为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和志愿者的作用,使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城区居民的“新时尚”“新家风”。

温州:焚烧发电 变废为宝

  温州生活垃圾传统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但填埋具有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易对周边水土气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如今,填埋逐步被焚烧发电工艺所代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优势在于效率更高,减量化超过80%,更重要的是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自2000年,温州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以来,逐渐实现了由填埋为主到全面焚烧处理的大变革。目前,市内的焚烧发电厂主要采用炉排炉工艺,使得焚烧更彻底、更环保,焚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充分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同时还彻底消灭垃圾中的病原体,防止二次传播。

  温州市现有已投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8座,除文成、泰顺两县外,其余县(市、区)其他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处理,处置能力近90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达93%以上,市区达100%,均转化成电能并网资源化利用。

湖州:精准分类收集 创造经典案例

  针对垃圾分类源头难问题,湖州市创新模式,通过“三站三定二进楼”模式,设置绿色环保站、易腐垃圾收集站、大件垃圾中转站,定期辅导、定人督导、定点收集,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委托专业团队担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安排辅导员上门辅导、专管员进楼验收,取消向居民发放垃圾袋,改为对易腐垃圾分类达标的住户予以奖励,形成了“文明领航、制度创新、跟踪辅导、天天督导、专业运作”的湖州模式。

  湖州推行的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模式,抓住了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的“痛点”,去年12月,被省相关部门作为经典案例推荐给国家发改委。目前,湖州共有314个小区、23.4万个家庭参与到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中,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准确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嘉兴:巧借“物改”东风 强化主体责任

  物业是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实施主体,它承担着垃圾分类的重要职责。物业的优势在于拥有较为完善的小区管理经验及保洁、养护队伍,并且熟知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

  今年4月,嘉兴市分类办印发了《关于要求尽快修订完善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物业企业具备垃圾分类工作能力,将监督指导分类制度、投放、收运等内容变为必要项,规范分类设施设置的标准和卫生要求,明确物业在垃圾收集、劝导投放等方面的主要职责,同时鼓励给予物业适当奖励。

  平湖市以16%的占比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服务项目纳入社区对物业项目的日常检查、主管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覆盖率达100%,南湖区、秀洲区全面形成由行业主管部门、物业企业和服务项目部构成的生活垃圾分类三级物业管理体系,通过落实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员的分类职责,多方联动建立“红色物业联盟”和“红色物业议事工作室”,定期召开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绍兴:上下齐心同发力 城镇分类有创新

  在绍兴新昌小将镇,党建引领、全员发动成为当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动机,实施“分管包线、片长包片、联系包村、干部包党员、党员包农户”层层落实的工作架构,使得全民参与成为常态,垃圾分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工作刚起步时,小将镇老百姓普遍难以理解。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村党组织内生动力,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通过脚踏实地的“走在一线、干在一线、查在一线”,使得村民观念逐渐转变,并主动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在小将镇外小将村,支部46名党员分别联系全村392户农户,一名干部带两名党员日检查150多次,轮训17期共计273人,农户知晓率和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至95%和92%。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 经验全国推广

  2014年,浦江在郑家坞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经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两级四分法”的有效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实现知晓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95%以上,垃圾减量率达到50%。

  推动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招,就是紧紧依靠基层党建,以党员示范引领推动面上覆盖。第一,让党员成为实施垃圾分类的带领人,将专门制作的“我是共产党员”红色公示牌,悬挂在每名党员家门口,便于村民随时监督“党员之家”垃圾分类情况;第二,让党员成为推动垃圾分类的监管人,农户怎么分,农户分的怎么样,都由联系党员负责发动监管;第三,让党员成为垃圾分类的责任人,对农户实行月度评比,红黑榜公示,并明确奖惩。

  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金华模式成效显著,获得全省乃至国家层面的肯定。2017年6月,国家住建部授予浦江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8月,国家发改委在浦江召开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现场经验交流会;2018年6月,省政府在浦江县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省政协7月31日在浦江召开浙江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级政协联动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

衢州:回收利用得法 垃圾巧变资源

  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还可以减轻后续处理环节的压力,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衢州市开化县出台了再生资源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并在2017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约31亩,总建筑面积6856平方米的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

  由于再生资源回收涵盖全县各乡镇村,涉及面广,因此开化县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共同完善回收网点建设。城区内以社区(小区)回收网点和流动车辆为主,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进入市场集中经营,由经营户上门运走或流动车辆直接运至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农村依托垃圾兑换超市,完善农村网点布局,已建有农村垃圾兑换超市256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舟山:专项整治得力 源头减量显著

  风起于青萍之末。垃圾分类不仅要在中端和末端花费力气,更需要在源头减量上下功夫。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同时,更要倡导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为了推动源头减量,舟山市开展了三项整治工作。第一,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开展不定期检查,查处商品过度包装行为;第二,一次性消费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通知》,从2019年1月1日起,舟山市四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仅在消费者提出需要时有偿提供;第三,“限塑令”专项整治工作,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餐饮、宾馆等经营场所1000余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30余份。

台州:政企合力

共建高标准示范片区

  强制分类的同时,引入第三方实行市场化模式运作,无疑让台州的垃圾分类装上“加速器”。

  今年7月,黄岩区作为台州市率先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区域,完成了“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招投标,6年计划投入3.3亿元,引进社会资本对城区107个小区、53个公立学校、所有党政机关和主街道进行垃圾分类服务外包。

  截至10月底,黄岩区已完成70个小区、42个学校、62家单位的分类设施布设,服务范围逾80%。中标公司负责垃圾分拣、收运、处置、宣教等各项工作,真正实现政府和市场齐抓共管的格局。

  如今,台州正“三轮驱动”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域联动,比学赶超,打造以黄岩为代表的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打造以温岭为代表的地级“物业+分类”示范模板、打造以三门为代表的县级城乡融合示范典型,垃圾分类实效凸显。目前,该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0%、市区分类覆盖率达86%。

丽水:宣传教育引导

    社会各界参与

  推进垃圾分类并非易事,不仅需要社会管理的优化和回收产业的发展,而且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养成。丽水市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多措并举,促使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参与垃圾分类。

  丽水市垃圾分类办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垃圾去哪儿啦”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垃圾中转站,现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丽水还建造了2个垃圾分类体验教室,添置了近8000只各种规格的分类垃圾桶,不断完善校内垃圾分类设施;丽水市教育局编写了适合各个年龄段使用的垃圾分类教材,将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截至目前,在近五万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工作覆盖面和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均达到100%。

强化市场培育

形成三方共赢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一起合力、协同推进,共创三方共赢的局面。

  杭州环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全国率先提出“互联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的企业之一,早在2009年就参与到杭州市垃圾分类项目前期筹备工作中。环特专业研发生产环卫(垃圾分类)专用设施、智慧垃圾分类设备,是提供智慧环卫软硬件技术开发、维护和垃圾分类第三方专业运营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环特围绕垃圾“三化四分”工作,着力于提升源头垃圾分类回收减量,逐步延伸至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运营,成为固废回收产业链的城市智慧环境服务综合运营商。目前,环特已经在全国服务了近3000个居民小区,运营219个小区垃圾分类第三方项目,建成98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在浙江省打造了28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荣获中环协“垃圾分类”优秀示范案例。

  “虎哥回收”由浙江九仓环境有限公司创立,是一种针对中国民情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截至今年10月,“虎哥回收”已在杭州市余杭区各乡镇街道铺设141个“虎哥服务站”并正常运营,完成涉及362个小区、超22.5万户城镇居民的垃圾分类服务覆盖。现有生活垃圾分类专用清运车辆200辆,资源化分选总仓3万余平方米,构建了一条从“居民家庭-服务站-物流车-总仓”的生活垃圾分类“高速公路”。“虎哥回收”荣获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案例奖。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环境产业项目咨询、策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的现代化、专业型上市企业,并且参与主编国内首个垃圾分类团体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操作流程》。联运创造的四化4.0模式以“前端分类智慧化、过程管控数据化、因地制宜减量化、处置利用资源化”为内容,以突出垃圾分类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方向,减量化为目的,打造出的具有“智慧化程度高、一体化水平高、用户价值度高、全过程和全主体覆盖”等优点的一种广域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目前,联运的垃圾分类业务覆盖全国城市113个,现有全国项目398个,其中浙江省有78个。

  随着城市化规模持续扩大,涌现了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的环保公司,共同加入到“垃圾治理”大军中来,为打赢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全省联动攻坚 铸就美好生活 2018-11-16 浙江日报2018-11-1600005;浙江日报2018-11-1600006;浙江日报2018-11-1600012;浙江日报2018-11-1600016;浙江日报2018-11-1600022;浙江日报2018-11-1600013;浙江日报2018-11-1600014;浙江日报2018-11-1600015;浙江日报2018-11-1600017;浙江日报2018-11-1600021;浙江日报2018-11-1600025;浙江日报2018-11-1600004;浙江日报2018-11-1600009;浙江日报2018-11-1600011;浙江日报2018-11-1600026 2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