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山海相连梦终圆

——乐清湾大桥建成通车

  时维九月,秋意渐浓。乐音清扬,玉环生光,山海的风吹来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于9月28日全面建成通车。

  东海之滨,乐清湾上,一条巨龙已腾空而起。东连台州温岭、玉环,西接温州乐清,两地之间,曾经的天堑变通途,从此玉环告别“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的“三无”交通史,台州与温州海上交通动脉被打通,宁波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三大港口与国家高速网的无缝连接加速形成,也预示着海洋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岁月不居,春华秋实。在几代玉环人民的殷切期盼中,2011年2月,《关于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下发,乐清湾项目正式获批立项。2014年初,根据与台州市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正式组建全资子公司——浙江乐清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并成立浙江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2014年底项目全面动工。历经4年艰辛,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8年9月,顺利完成交工验收。

  使命呼唤担当。作为主平台、主力军的省交通集团,在加强交通建设上争做一流的步伐,从未停歇;在勇担社会责任、共建生态和谐上,从未停歇。

标准管理 树品质工程全国先进

  鼓荡豪情扬征棹,且破巨浪乘长风。前进不止的永恒渴望,推动乐清湾项目不断创造历史。

  以行动为本,以思想为纲。项目建设之初,乐清湾指挥部提出“认真、较真、顶真”和“抓监理、抓班组、抓落实”的“三真三抓”管理理念,推行“精进管理、精工建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贯穿于工程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落实,大力推行“三化”(标准化、工厂化、信息化)、“三集中”(构件集中预制、混凝土集中拌和、钢筋集中加工)、“四控制”(方案控制、工艺控制、材料控制、设备控制)、率先实行班组作业标准化规范管理等举措,积极践行“互联网+建设”理念,铺就“智慧工地”建设,形成“安全、质量、廉洁”三张监管大网,首次全方位应用BIM技术,在可视化、智能化、协同性三大性能的保障下,不断消除工程建设管理短板,使工程品质得到有效的过程管控,将建造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品质提升的背后,是管理思路的转变,也是我省交通建设行业的一次革命。

  乐清湾指挥部针对一线作业工人管理相关问题,聚焦“人”这个核心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率先实行班组作业标准化规范管理,延伸质量安全管控触角,夯实基层质量安全管理基础,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化工人”的转型。

  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项目制定了《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手册》,全线施工点按班组进行网格化划分,建立了指挥部-监理办-项目部-工区-班组与项目部-分部-工点-班组的管理体系。

  班组施工作业水平决定着工程最终的品质。项目指挥部要求班组进行首件生产,从安全操作、工艺技能操作等方面评判,不合格则重新进行首件,3次不合格则清退班组。据统计,项目累计清退不合格班组69个。班组日常标准化是工程质量的保障,通过实行班组“6步走”和“6S”管理,规范的作业行为,让员工将行为培养成习惯,将习惯固化为标准,通过标准化促进人和质量的双提升。

  匠心孕育精品,管理助推升级。从基本操作规范,到创新激励机制,指挥部实行了“鼓励创新、正向激励、人文关怀”三结合管理。项目实行建设工人分级培训体系,开设工友学堂,组织班组作业标准管理教育与巡回交流,倡导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工艺微改进、设备微改造、工法微改良”的“三微改”,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据统计,累计工艺微改进16项、工法微改良37项、设备微改造16项。

  不仅如此,指挥部定期考核评选出项目“最美工人”“最美监理”,并通过制作“喜报”的方式邮寄至本人家中报喜、报平安,不断激励班组和作业工人的积极性,推进班组作业标准化活动开展。

  通过对工人的不断培训、教育、考核,提升工人整体素养,鼓励工人持续创新,促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产业工匠转变,进而提升整个工程质量。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行,推动整个浙江交通建设管理和质量的进步。

  大桥建成的背后,有产业化工人,更有勇当先锋模范的建设者。

  不畏惧海上的严寒酷暑、台风暴雨,指挥部张牧带领测量人员奋战在节段梁预制拼装一线,创新预制施工技术与拼装控制工艺,使节段梁预制拼装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度控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来自该指挥部37岁的王星,“5+2”“白+黑”“晴+雨”,奔赴海山岛,24小时驻点,常常凌晨起来监测桩底注浆情况,一点点摸索桩底后注浆技术控制,确保满足质量要求与技术规范……

  创新创造不断推进,“品质工程”说到做到。

  2017年2月28日至3月1日,乐清湾项目凭其在打造品质工程上的引领,作为浙江经验被交通运输部向全国推广。毫米级精度控制、BIM技术应用、T梁智能化建造、创新工艺和班组标准化建设等创新管理模式下打造出来的“品质乐清湾”成功向全国推广,获得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打响了浙江省交通建设管理品牌,成为了“品质工程”全国先进。

交通破局 玉环迎全新发展契机

  一线桥光通台温,两地一家喜相逢。

  曾经,作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的玉环,却“无高速、无铁路、无国道”,处在交通末端区域,面对469平方公里的乐清湾,也只能望洋兴叹。通高速、建大桥是玉环人民一直以来的殷切期盼,而如今,“一桥飞跨”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在乐清湾大桥通车前,玉环到乐清开车需要两三个小时,通车后,从台州玉环至乐清南塘仅需20分钟车程,而玉环到温州市区则将只用1小时左右。”乐清湾指挥部有关同志介绍。

  大桥要通车了,不少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计划出行。“桥通了非常方便,我们打算‘十一’就自驾去温州,爬雁荡山看楠溪江!”玉环市民陈女士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从交通末端向区域交通枢纽跨越,玉环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乐清湾高速建成通车,玉环将彻底告别“三无交通”历史,不仅让台州市正式步入我省县县通高速的行列,同时该项目与即将建成通车的三门湾、台州湾一起,组成沿海高速甬台温复线,将构筑起连接我省沿海地区新的高速通道,对助推宁波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三大港口与国家高速网的无缝对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同时,乐清湾作为深水良港,乐清湾大桥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包含大麦屿港在内的台州港、温州港的营运能力,建立以港口为中心、以港区腹地产业集群和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网络为依托的港航经济发展模式,并使宁波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连点成面,为海洋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大桥建成也对我省融入长三角,构筑杭甬温都市圈,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说,高速公路上的人流、物流、价值流的高速流动,将改变着玉环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而观念的改变、思想的解放迸发的能量是空前的,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层改革。

  桥梁,散发创造的美丽,也应尽显生态的美丽。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绿色为底建桥梁,乐清湾项目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让百姓满意的品质工程为设计原则,建造了这座生态之桥。

  未通车先生态补偿,8月22日清晨,两艘满载着泥蚶、青蛤幼苗的渔船从乐清西门岛驶向海湾东侧的玉环海山岛。在乐清湾大桥沿线,渔民、科研人员共同将1亿多贝类幼苗和鱼苗撒向大海。

  在乐清湾大桥通车前夕,这场增殖放流行动,是对大海的补偿。“2011年,我们在进场施工前组织专家调研,形成了增殖放流、生态补偿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次增殖放流是履约。”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相关负责人说。

  这只是乐清湾生态举措的一个缩影,以民生为重,认真梳理业主、沿线市县、乡镇百姓、施工建设、生态环保、监督管理、运营维护等各方诉求,合理优化线位走向,避让乡镇百姓和环保敏感区域,减少耕地农田占用,为地方发展预留空间,并确立了标准化设计理念与建管养一体化理念。

  以生态为基,积极践行生态环保,按照“零排放”要求对施工专项设计,优化施工组织,提高环保标准,实现了弃土场“零”设置、污水“零”排放、隧道洞口“零”开挖,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最小程度地破坏生态和影响人文环境,将高速公路打造成为玉环当地一条新的风景线。

  从遥望到相连,从连接到融合。

  大桥无言,迸发磅礴力量。全新的生活正从这里开启,乐清湾大桥所承载的梦与期盼,已经一步步实现,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的乐清湾,将因这座桥,散发更多活力与自信。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山海相连梦终圆 2018-09-28 浙江日报2018-09-2800019;浙江日报2018-09-2800026;浙江日报2018-09-2800043 2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