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园一港”加快实施 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雷甸镇: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杨斌英 杨 升
“两园一港”加快实施 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雷甸镇: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杨斌英 杨 升
电力电气产业园、工业自动化产业园、产业信息港“两园一港”建设正加快实施;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10多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近年来,德清县雷甸镇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依托临杭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杭州等地优质产业转移,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雷甸镇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8.9%,高于湖州全市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2%,高于湖州全市1.6个百分点,成功跻身全省创新活力小城20强,已经连续5年获评湖州市工业强镇。
“沿着‘浙北智造引擎,杭州田园水乡’的战略发展,雷甸镇将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全省标杆’。”雷甸镇党委书记夏永明表示。那么,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和突破,“雷甸模式”究竟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规划引领 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力
时值7月,骄阳似火,走进德清县雷甸镇,集镇上的老街焕然一新,运河大桥将东岸和西岸连成一体,方便了来往车辆,从2001年第一家杭资企业落户雷甸,十余年间鼎力机械、远方钢构、华美冷柜等100多家杭资企业扎根于此,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浙北智造引擎 杭州田园水乡”的发展战略在这里正一步步实现。
“这就是我们雷甸产业新规划,北部、中部、南部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健康和谐有序发展。”面对雷甸镇新的规划版图,该镇经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部新区将结合老镇区,主打城市形象和服务提升主题,引导城市更新;中部为智造产业区,主要功能包括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智能制造,谋求与通航产业园一体发展;南部新城则主打融杭主题,建设生产性服务产业高地和城市门户。
据了解,作为工业重镇,雷甸镇素有临杭“桥头堡”之称。但是对于临杭产业带的布局,早在2001年引进杭资企业的时候,并没有太明晰的定位,“先引企业后规划”成为那个时候雷甸镇招商引资的最明显特征。
2003年开始,雷甸镇吸引了大批杭资企业落户,为了进一步服务杭资企业发展,该镇着手集中规划临杭产业带,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崭新的工业区,有连片土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雷甸镇无缝对接杭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
创新发展必须全篇谋局,2017年雷甸镇创新制定“浙北智造引擎 杭州田园水乡”的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紧接着2018年雷甸镇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资源盘活与产业相结合,区域配套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做好淘汰落后的“减法”和改造提升的“加法”,中杭轧辊、东杭机械和永和纺织等一批企业率先尝到了甜头,涉及的近300亩“投而未达”“用而未尽”土地得到盘活,同时遗留问题清零专项行动腾出土地161亩,为项目的招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年3月,雷甸镇成功出让全省首宗仓储业标准地。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雷甸镇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湖州市首创“雷甸跑图”,企业可通过手机扫描“跑图二维码”即可获知办理事项所需的资料和办事流程,效果一目了然;同时设立“代办员”队伍,为企业实施全程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开展“一条龙”代办服务180多次,办理项目64个。“从接触项目开始就排好了项目建设的时间表,全程跟踪,服务提效,确保‘最多跑一次’的成效直接体现在一线产出。”雷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城融合 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竞争力
2017年9月,雷甸镇打造临杭产业带再出新手笔,德清产业新城(雷甸)首次亮相,承载着高端融入、深度融合的期盼,这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将成为德清产城融合的新样板和产业融杭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德清产业新城是德清引进的首个综合性PPP项目。该项目由德清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华夏幸福负责全面协助政府进行合作区域的投资、开发、建设、招商及运营等工作。
乘着德清产业新城建设的东风,借力华夏幸福,雷甸镇8个民生及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德清·雷甸科技园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原来是浙江源航塑业物流有限公司的闲置厂房,亩均税收不足1.5万元/亩,如今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真是今非昔比。”7月初,在位于304省道的雷甸科技园内,看到一条条流水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该科技园相关负责人激动地介绍。
据了解,随着雷甸镇通过“厂中厂”“低散乱”专项整治,雷甸科技园正式租赁企业闲置厂房,清退原有低效企业,并委托专业运营商进行运营管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入驻科技园看中的正是这里平台优势,不仅能够享受到房租优惠和‘最多跑一次’便捷服务,从落户到开工,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杭州新爱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他们迫切需要这样的新兴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如新爱电子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雷甸科技园驶入发展快车道。自2017年9月建成以来,园区共投资2.7亿元,目前已经引进了项目20个,助力雷甸区域创新经济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验田”。
而另一方面,随着德清县小城镇建设脚步的加快,兼具古韵悠远和现代活力双重气质的雷甸镇,城镇化水平正不断提高,该镇高级公寓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吸纳3000余人才汇聚,该镇“五个一”项目,即“一个好的医院、学校、街道、公园、入镇门户”已启动建设,建成后雷甸镇将更加“宜居宜业”。
开放、豁达、兼容并包,如今雷甸这个德清面向杭州的南大门,正以崭新的姿态走来,雄厚的产业基础、临杭的区位优势以及高起点建设新城的规划吸引了外界的关注。截至目前,该镇共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10余个、海归创业团队2个;拥有县级以上科技型企业65家、县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专利示范企业1家,申报专利发明2900余项。
技改创新
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雷甸镇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质量”二字提纲挈领、贯穿始终。作为德清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先试地,雷甸镇注重主体提升,通过“淘汰搬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培育引进一批”三大抓手,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力,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日前,在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里,机械传送带有条不紊地将经过焊接、喷漆处理后的部件运送至各个工位,短短12分钟,一套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就下线了。“别小看了这台高空作业平台,它参与了C919飞机的外部安装和涂装作业,为国产大飞机的诞生出过不少力!”该公司项目发展部经理施斌学介绍,作为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上市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引进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制造设备,并成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和欧洲研发中心,自主研发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从2005年杭资企业“鼎力机械”从杭州城北搬迁到雷甸镇到如今成为国内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翘楚,这些都诞生在雷甸。十多年来,“鼎力机械”在雷甸镇的发展如鱼得水——产品遍布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鼎力机械”成功在主板上市,成为该镇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
注入了科技和创新的新鲜血液,这些年,越来越多像“鼎力机械”一样的企业在雷甸镇焕发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潜能”。德睿电梯、中孚环境、立泰复合等一大批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杭资企业,已成为雷甸经济的一道靓丽风景。同时,在临杭产业版图上,雷甸镇还依托内河港口等优势,加速形成面向杭州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临杭物流中心。
据统计,目前雷甸镇已经有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最大限度激活引育项目的创新活力。今年以来,雷甸镇已招引各类高质量项目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均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南元泵业、金辰玻璃等8家优质企业已纳入上市企业“储备库”。
因地制宜,新旧动能转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破”与“立”之间,雷甸镇敢为人先,2017年以来,该镇共整治“四无”企业(作坊)69家、盘活土地307.58亩。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以“四换三名”“标准+”“质量+”“品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2018年以来,已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个,节约劳动力30余人,到年底预计新增年产值将达1亿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进军,接下来雷甸镇将进一步推动“两园一港”建设,加快区域内资源的优化整合,引导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借力借资借智,持续推进临杭产业迈向高端化、国际化,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全省标杆”。
(本版图片由德清县雷甸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