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14个乡镇(街道)助力乡村振兴
桐庐:村里来了工作队
本报记者 吴勇 通讯员 蓝智伟
“我们这儿的滑雪天然条件堪称华东地区一流!”5月4日,徒步登顶海拔达800余米的松树尖归来,桐庐县旅委党委委员刘国钢并无半点倦意,仍带着客商一路看风景,兴奋地介绍周边的旅游资源。
近20天来,这位脱产派驻合村乡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已是第4回带客商爬山头了。要问为何不知疲倦?他感叹:“从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11年,这回派上大用场了!”
眼下,在桐庐农村活跃着由一大批由刘国钢们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从今年4月开始,桐庐县首次抽调200余名机关干部,组建1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14个乡镇(街道)182个村庄,开展为期1年的联乡(镇)驻村行动。
据了解,每支工作队4至6人,由老中青各年龄段干部构成,队长由联系乡镇(街道)的县领导担任,副队长由县管领导干部或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担任,成员则由县管后备干部、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等人员组成。
专业人士派上大用场
在工作队到来前,位于合村乡全域旅游重点区块的后溪村竹溪乐园旅游综合体项目被搁置,是乡里村里的一块心病。
原来,2015年,后溪村党委为发展村级经济,通过“草根众筹”模式,组建了后溪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51.5万元。可两年多过去,首期筹集的资金用得差不多了,旅游项目还未建成对外营业,一些农户和村干部对此感到焦虑。
尽快重启项目才能重燃当地村民的乡村振兴梦。而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专业人才不足、产业定位不清、资源整合不力。
后溪难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后,是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之难。
乡村振兴千难万难,关键在于缺乏人才。县委组织部决定选派有旅游招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经历的干部配合专业团队助力项目,也借此锻炼干部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探索乡村专业化人才培育的新机制。一直在县机关单位工作的刘国钢主动请缨,并因其较为丰富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而入围。而在上级挂钩联系单位杭州市委组织部的牵线协调下,市商旅集团的专业管理团队来到村里,和工作队一起帮助推进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奔着问题去,对着难点改。”短短一个月内,刘国钢和队友们深入田野走访调研,摸清家底,搞清楚村里的产业基础,认真思考谋划找出一条适宜的发展路子。翻看他们的工作笔记,五月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推进合村乡人民政府与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关全域旅游整体运营管理合作事宜,指导推进后溪村竹溪乐园建设、滑翔伞项目、暑期夏令营项目招引工作……
工作队的助力,让竹溪乐园项目实现重启。而眼见着两年内,合村全域景区将力争实现由3A级向4A级提升,后溪村村民陈学海悬在心头多时的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他说:“原来村民们都着急要退股,现在大伙都有了信心,盼着早日分红。”
返乡助力从“心”开始
对于一些机关干部来说,联乡驻村确实压力非常大。身处陌生环境,面对陌生群体,必须学会归零,从“心”开始。
“过去梅蓉很辉煌,如今却没落了,今后我们怎么办?”对口联系桐君街道并驻点梅蓉村的宋健民到位后,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进行头脑风暴,首个会议便颇具辣味。
在当地人的印象里,这位现年50岁的县人大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再过几年,便可以退居二线了。可当得知县里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宋健民却按捺不住了,主动找到组织部门,要求再回农村工作。“我爱农村,之前在乡镇呆了近16年,这几年虽在机关,但是一直关注农村。我愿意再回去,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天蒙蒙亮,家住县城的宋健民已驱车来到村口,官路或梅洲路上经常可见他和早出的农民攀谈的身影;夜晚过了9时,晚归的村民还经常看到,宋健民和工作队其他成员与村两委干部商量村庄主要道路提升、闲置厂房改造、历史建筑修缮、休闲田园打造等工作……
工作队的一点一滴都被大伙记在心上。跟着宋健民连续跑了十多天,梅蓉村党委书记吴云方深有感触:“工作队不仅能具体指导怎么干,还带领我们一起加油干。看得出来,全村上下正拧成一股绳,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重现昔日辉煌的斗志更高了。”
不仅有县管干部放弃安耽求担当,不少乡镇基层年轻干部也纷纷放弃回城,主动要求到村里工作。
桐庐县最偏远的山区乡——新合乡的城建办主任雷树言就是其中一名。作为基层80后年轻干部,9年间,他本有多次机会调回城里,而且家里也迫切需要他。父母年纪渐长,身体不好,老婆又刚刚生了二孩,两个孩子压根带不过来。“虽然离家远了一点,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希望能在农村干出一点名堂。”
“不求回城求驻村,不思安耽求担当。我们选派这些既有含金量、又有含情量的干部下去,就是要发挥他们专业优势,真正能够沉到农村去,最大限度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乡村倾斜,助力乡村振兴。”县委组织部部长邵雪荣说。
“海陆空”联动服务乡村
桐庐乡村振兴之路上,不光有工作队打“先锋”,还有服务队做“保障”。县里同步组建的规划设计、科技转化、农林技术等10支科技人才服务队,通过与工作队无缝对接,形成“乡村呼叫、部门报到”的快速联动机制。
最近,记者随机点开瑶琳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微信群发现,有着20余年专业技术的农林局党委委员梅迎春正被副队长、县人社局副局长何智华@了。“你们抓紧来看下,什么时候育苗比较好?大伙都等不及了。”
原来,瑶琳镇何宋村是个偏远山区村,农户种植番薯低小散,积极性不高。工作队进村后,及时对接服务队专家进行了土壤测试,了解到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小香薯,他们与村两委干部趁着清明假期去临安取经。
回来后,各项工作马不停蹄:先是与农户谈土地流转签协议,继而抢抓农时培育香薯苗……眼下,首期100亩土地流转协议已经签订。何智华信心满满地说,如今小香薯的市场行情非常好,按照一年两季,每季每亩可产生4000元利润,这个村集体经济长期负债的山区村每年可以增加收入80万元。工作队还打算利用村内乡贤多在外地做快递的优势,让小香薯“触网”,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像这样的@,每天在工作队微信群里出现。工作队进村后,他们一旦碰到一些涉及多个部门间协调或者是需要借助专业力量才能解决时,就会及时将服务队成员拖入群中,难题也就在几个来回的@和及时答复中解决了。
正如一些基层干部所言,工作队像陆军,包村联片到基层,开展一线指导;服务队像空军,乡村呼叫、部门报到,实现“一叫就到”,精准助力“三农”服务,而最终实现的组织力提升,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