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职业教育浙40年

“有声有色”“有质有量”“有为有位”

看“生态+”职业教育下的丽水模式

  “有声有色”“有质有量”“有为有位”

  看“生态+”职业教育下的丽水模式

  林梦婕

  踏入丽水境内,满目尽显的是葱郁的绿色生态。这座被誉为“浙江绿谷”的城市,以怡人的“天然氧吧”养育了世代丽水人。作为助推丽水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丽水市职业教育围绕丽水市委“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绿色发展战略,紧扣对接地方生态产业发展之需,坚持“有声有色、有质有量、有为有位”六个“有”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6所。省级以上骨干示范、特色品牌等专业59个、省级以上各类实训、培训基地56个,全市有中职校在校生近3万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也从29.5%提升到现在的79%。

  丽水市教育局职教处陈海香介绍,目前,丽水市中等职业教育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开设了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2大类48个专业,专业布点119个,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区域专业集群和“一校一特”的专业发展格局,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丽水“195”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吻合。

  为了实现专业建设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丽水市17所中职校全部参加选择性课改,并设立中职课改专业基地15个,共计开发了选修课程800余门、校本教材近300本。自主选择、分层走班已成为丽水中职校园新常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氛围等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近年来,丽水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尤其是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81%,打破了以往挤破脑袋到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市就业的局面,为丽水培养了一大批的经济建设主力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丽水职业教育培养了国家级技术人才19人、省市级各类技术骨干近1000人。所有毕业生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75%以上,逐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布局相匹配,与地方经济业态相契合。

  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丽水市涌现了一大批像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丽锋、华夏工匠奖获得者丽水市鱼跃酿造公司董事长陈旭东等就业创业的优秀典型。

  由此,良好的就业质量,直接引发了中职教育招生的强劲势头。2016年丽水市的普职比达52:48,居全省第一。2017年,丽水的普职比仍保持为52:48。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丽水的成绩不断向前排位,由2012年的后列,跃居到现在的全省“面向人人”技能大赛第五。

  此外,为了协调中职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与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矛盾,丽水市针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提议,即市本级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按年收入总额扣除15%水、电等日常费用后,剩余部分可以用作学校教师的劳动报酬。这一举措大大激励了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丽水市中职学校为社会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浙江日报 职业教育浙40年 00010 看“生态+”职业教育下的丽水模式 2018-05-05 浙江日报2018-05-0500003;浙江日报2018-05-0500006 2 2018年05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