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

加强合作 构建绿色空间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工业化程度高、产业类别齐全,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分布集中,机动车、船保有量大,整体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实施生态保护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生态保护一体化进程,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长三角地区生态保护一体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治理跨界污染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一条适合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的道路。”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水、大气、土壤等各方面相互影响。

  2016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以生态保护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发展新支撑。但就目前来说,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合作仍存在不少短板。

  如何通过深化合作,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环保力度?葛益平代表指出,要从“五个一体化”着手,强化经济发展、政策法规、机制体制、治理保护和科技合作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区域内各自为政的状况,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现实状况,统筹谋划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时,各地在进行地方性环境立法前,应充分征询相互意见,避免地方性法规相互冲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改革,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成员之一,温州近年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六城联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系列“组合拳”,坚持城乡、陆海、地上地下、末端治理与源头防控统筹推动水气土固废等的综合防治,保持环境监督执法高压态势,构建党政同责、人大政协助力、政企民联动的全民生态保护机制,现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张国家级“金名片”,城市环境质量和水质逐步提升。

  “改革是温州发展的关键词、主题词,也是温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葛益平代表介绍,在“改制度”方面,温州通过全面推行生态报表制度,让市县两级的生态报表成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支撑表、百姓对环境质量知情的晴雨表;在“改机制”方面,温州开启“一站式服务”助推发展的新思路,实现环保部门25项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同时,温州还紧扣“关停淘汰、集聚入园、整治提升”3个环节,抓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治理、群众监督”的生态环保治理格局,2010年以来先后开展对电镀、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13个行业的两轮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共完成关停淘汰“散乱污”企业1407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608家,建成同行业集聚园区17个、集聚点18个,整合入园企业693家,在制鞋、合成革等行业的废气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葛益平代表表示,下一步,温州将主动作为,积极对接,科学构建绿色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东部滨海海洋型产业带、西部山区生态型产业带和中部平原城市型产业带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全省大花园城市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同时,打好环境质量提升攻坚战,探索共抓共管共享机制建设,加强地方环保科研,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为长三角生态保护合作贡献力量。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8 加强合作 构建绿色空间 2018-03-19 6826168 2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