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

地下空间规划治理亟待重视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会关注地下空间规划治理这个问题,其实这和我的日常工作很有关系。因为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过去20多年,我经常要跑那些国内大型隧道装备制造企业和隧道施工工地,为“地下开路”的盾构装备诊断技术难题,所以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直比较关注。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时期。这是现代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面空间已经越来越挤,可以拓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这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地下。

  不过,很多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虽说做了好几年,但规划和治理却做得并不太好。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杭州西湖边的湖滨区块有不少地下停车位,收费也比地上停车场要低,但使用率却不高,这就是管理没有做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我和几位同事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少。比如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规划设计滞后,这就使得地下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模糊,开发战略、建设标准等无章可循,导致商业、交通及娱乐等空间规划、协调不合理,各功能板块的高效连接亟待提高。

  还有就是地下空间开发的资金来源不稳定,造成工期延误和施工质量不合格;设计、建设技术也不成熟。特别是监测管理不协调,各种管线权属部门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各自为政,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我在调研中甚至了解到,一条8公里的市政管廊,建成多年后仍只有一条线路铺设,资源浪费严重。

  为此,我建议要尽快制定专门的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对开发周期一般较长的工程给予适当税收优惠,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地下空间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明确各类地下空间的管理主体,推进多部门协调合作,创新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模式。

  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不可逆性,而且改造成本非常高,几乎不可能重新建设,有些开发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补回来,留下许多遗憾。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信息化的开始,一定要统筹考虑许多中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否则前面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后面肯定要补课。希望地下空间规划治理这个问题,能够早点受到重视,让我们的城市发展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吕玥 整理)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7 地下空间规划治理亟待重视 2018-03-15 6799075 2 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