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深读·美丽乡村

云和元和街道

包山花鼓
唱新调

  “唢呐吹来鞭炮响,福村村头喜鹊叫,福妈嫁囡真热闹,包山花鼓唱新调……”农历腊月二十三,距离云和包山花鼓戏团队“村晚”巡演还有8天时间。在云和县包山村文化礼堂里,团长徐锦山正带着队员们加紧排练。二胡一拉,小鼓一敲,演员们在鼓乐声中踩着“碎步”鱼贯而出,排练现场的气氛也随之浓烈起来。

  “今年,我们除了大年三十在自己村里上演一台‘村晚’外,还会在陈村、沈村等全县20多个村进行演出,到正月十五还演不完。”今年68岁的徐锦山告诉记者,包山花鼓戏是在云和马灯与采茶灯两种艺术形式基础上,汲取安徽凤阳花鼓戏的艺术元素,融合民间吹打等艺术形式创新而成的一种民间剧种,在浙南山区一带享有盛名。

  徐锦山还记得,从他爷爷辈起就会跳这种戏,自己也跳了近40年。过去,每年春节期间,载歌载舞的包山花鼓戏便会连番上演,传递着村民们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淳朴心愿,也将浓浓的年味儿撒向村庄各个角落。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队员纷纷离乡,外出打工,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剧种因此遇冷,“这一停便是10年,当时别提有多失落,总觉得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丢了。”

  近年来,随着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了,离乡的人渐渐归来。作为包山花鼓戏发源地的包山村,也开始重组演出队伍,通过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合作,对包山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改编,重新与观众见面。

  如今,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包山花鼓戏,不仅有了自己的传承基地和专项传承资金,还建立起花鼓戏老、中、少传承梯队,每逢春节或当地乡镇、街道有重要活动时,便会精心编排,组织演出。去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包山花鼓戏团队还将会议精神编排成戏,先后举行了20余场演出。

  “现在,每年邀请我们演出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村里的传统雪梨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相信我们包山村的振兴路子会越走越好。”展望未来,徐锦山信心十足。


浙江日报 深读·美丽乡村 00012 包山花鼓
唱新调
2018-02-13 6575009 2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