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今日嘉兴

南湖新丰 百花齐放 共建共享

  百花齐放 共建共享

  黄 娜 唐雁耘 朱文澜

  每周六下午,熟悉的乡音响起,新丰镇的大事小事从广播喇叭里传出。

  农民画室里,村民们拿起画笔创作,兴致颇高;小朋友们围坐一起,画京剧脸谱。

  节庆假日,村民自发组建的腰鼓队、排舞队、舞狮队、合唱队登上广场舞台表演,喜庆热闹。

  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来,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坚持“建、管、用、育”,以“二堂四廊”为骨架,依托原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基础,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目前,全镇农村文化礼堂已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其中三星级文化礼堂3家、四星级1家。

  水无渠不流,戏无台难唱。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植根农村的平台载体,有力增强了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满足感,以及对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创新品牌“小象广播站”

  “活”用农村文化礼堂

  新丰镇永丰村农村文化礼堂,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内设多媒体室、阅览室、谈心室、综合活动室、日间服务室、特色展览室等多个功能室,还有农村文化广场、展示村情村史村貌的长廊以及各类政策政务宣传橱窗,周一至周日全天候向村民免费开放。

  “小象广播站”是永丰文化礼堂独有的创新之举,于2012年9月成立,已坚持了5年多。

  虽然没有豪华先进的设备,但是广播站播报村内外的新闻及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内容鲜活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

  每周六下午,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已熟悉了广播里传出的乡音。5年来,广播站累计播出广播稿200多篇,不仅播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也拓宽了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一定程度上增长了村民的知识,促进了青少年活动的开展。

  永丰村文化专管员李姜雁介绍说,根据上级要求,永丰村农村文化礼堂每个月还定期开展一次露天电影活动,一年不少于5次大型演出,还有8次趣味活动,村文化礼堂俨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活动多了,邻里关系也和睦了。”李姜雁说,他们还成立了排舞队、腰鼓队等,村民们热情很高,积极参与,业余生活也更丰富了。

  文艺队伍百花齐放

  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有了文化礼堂,村民下班吃好饭不再打牌搓麻将,而是直奔健身房和舞蹈室了。”新丰镇竹林村党总支书记陈云华笑着说,现在村里舞蹈室和室外照明设施的钥匙都不在村干部手里,全被粉丝“霸占”了。

  腰鼓在竹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表演刚劲有力、活力四射,不仅成为竹林村文化礼堂演出的拳头产品,更内化为一种力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不论是新丰镇还是南湖区的比赛,竹林村的腰鼓节目总能拿到大奖。”陈云华自豪地说。

  告别“养猪村”,转产转业后的竹林村村民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如何才能引导村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无疑是很好的载体。

  除了原有的腰鼓队,现在村里还成立了排舞、舞狮、合唱、莲花落等文艺团队,队员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60多岁都有,参与人数达到六七十人。

  村文化礼堂建成后,文艺团队有了更好展示才艺的地方,村里每年都会举办几场大型演出。一方面村民们亮了相感受到了快乐,另一方面拉近了村民间的距离,增进了睦邻友好的氛围。

  竹林村“好动”,镇北村则“喜静”。该村为使本村农民画爱好者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特建立农民画队伍,并在文化礼堂中设立农民画室,由朱绢芳担任队长。她不仅自己创作农民画,还带动身边的村民和青少年,让他们也慢慢喜欢上农民画,加入农民画创作中来。

  农村文化礼堂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渗透百姓生活,让农民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礼堂这一载体,犹如播撒在新丰镇田野间的种子,正在不断萌芽、成长,化为桃李,化为春风,成为村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25 南湖新丰 百花齐放 共建共享 2018-01-23 浙江日报2018-01-2300007;浙江日报2018-01-2300008;浙江日报2018-01-2300010;浙江日报2018-01-2300012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