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从农场到考场

  1977年恢复高考那会儿,我正在广阔天地里接受再教育。我1975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在家里只待了10天,刚过了16周岁的生日,就去离家10多里地的农村插队落户。断断续续干了一年农活,又断断续续做了一年多的乡村学校代课教师。

  一个来自城市的文弱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全,突然被抛入一场高强度、快节奏的农忙劳动,连续十来天起早摸黑。在烈日下插秧,腰都快断了,腿上还被吸附过几十条蚂蟥。靠着要接受教育、一定要好好表现的信念支撑,我终于一工不落地熬过了“双抢”。待一结束回到父母身边,整个人都瘫软了,吃了睡、睡了吃,3天后才缓过劲来。下乡插队的这段经历,当时是磨难,过后却成了财富。

  那个时期还真读了些书,背了不少唐宋诗词,还现学现卖了汉语拼音。也正是这段代课的经历,使得我在恢复高考后有勇气报考。

  1977年高考,我在进入复试后还是失败了。转眼到了1978年的高考。这次我吸取教训,再加上复习时间充裕,遂各科齐头并进。记得这年的夏天特别热,我每天照常教书上课,抽早晚的时间备考。早晨5点就起床,迎着晨曦在校园里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下背各种政治、历史、地理题目;傍晚伴着夕阳,在一片知了的嘈杂声中念念有词地踱步于校园;晚上挑灯夜战死磕数学。到了临考前十来天,学校放了暑假,我方才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不知疲倦,而且越临近考试,人越亢奋。

  那年高考,第一天下午考的是历史,我以为是两点半开考,待走进海宁一中考场,一问工作人员,被告知考试是两点开始的,说我已迟到25分钟!我被吓得不轻,赶紧跑步进入教室,甫一坐下惊魂未定,便不顾一切埋头答题。结果历史考了80多分,是各科中最好的。

  记得是9月的一天下午,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我们公社有人打电话来报喜,我被杭州大学录取了。10月,父亲送我去省城报到,我成了时代的幸运儿。在杭大,我接受了4年严格系统的训练,学习刻苦用功,读书如饥似渴。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与思考的方法,结交了一批结下终身友谊的同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脱胎换骨成一个理想主义者。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恢复高考的决策者!感恩在整个学生时代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恢复了一个正常国家的人才选拔和阶层流动机制,但它真切地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中许多人的命运。一个国家命运的改变,是从她的人民个体命运的改变开始的。

  (作者现任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从农场到考场 2017-12-27 浙江日报2017-12-2700004 2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