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浙版图书《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首发

留住不能忘却的记忆

  12月4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80周年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反人类罪行,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史料画册《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首发。这是国内首部专门反映南京大屠杀受害幸存者的图文史料,其中有7位受害幸存者是首次被发现并公开身份。

  真实记录历史

  黑,墨一样的黑,弥漫着整个书封。墨色中,溅起的一滴红,醒目地写着“130”。这个数字代表130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人生,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新书《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的出版,让历史记忆再度鲜活。全书近500幅受害者生存状况照片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中国平民的史料照片,以及20余万字的受害者口述经历,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受害幸存者的悲惨遭遇。

  翻阅厚达352页的著作,每个字、每张图都写满了哀伤。那是痛失亲人之殇,高如琴亲眼看到日军的子弹穿过外婆的胸口,杨翠英眼睁睁地看着刚来到人世的弟弟被日军一脚踩死;那是身心遭受蹂躏之殇,15岁的马继武被日本鬼子打得皮开肉绽,鬼子烧了张福智的房子打瞎了他的眼睛;那是家破人亡之殇,吴秀兰的两个女儿被日军炸弹炸死,自己的左腿被炸断,祝再强的家变成了断壁残垣,全家十口人无家可归。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近500幅图片,铁证般的历史与幸存后的人生交相浮现,战争带来的创伤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人生里。在晚年,他们勇敢站出来向世人揭露日军犯下的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罪行。

  据介绍,书中7位受害幸存者是首次被发现并公开身份,他们是:徐立银、刘家齐、金兴槐、柏秀英、刘家友、汤月英、徐桂香。而书中记录的受害幸存者目前只有数十位在世。

  自发调研寻访

  回忆需要勇气,记录源于责任。作为国内知名侵华日军暴行调查研究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者李晓方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自发自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田野调查。

  他寻访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化学武器攻击、慰安妇制度、掳日劳工、无差别大轰炸等各种罪行的受害幸存者,走村进户,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足迹遍及中国几乎所有省份及日本、韩国,先后寻访到日军各类暴行受害幸存者千余名。

  去年以来,他将调研成果相继整理出版了《90位幸存慰安妇实录》《侵华日军细菌战鼠疫、霍乱受害幸存者实录》《侵华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实录》《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等四本大型史实图书。

  在谈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害幸存者调查经过时,李晓方说,他自2008年开始调查,通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先后见到了150多位受害者,这其中有家里共八位亲人被日军残忍杀害的夏淑琴老人,有当年只有9岁就被日军强暴的朱秀英老人等。一名又一名受害者的血泪史,让李晓方更加坚定要把侵华日军当年的滔天罪行揭露出来。

  在调查过程中,他不但记录下受害幸存者的照片、视频、口述史,还收集了他们的相关实物和手印,将来打算建立一座侵华日军暴行受害者纪念馆,永久留下这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和屈辱史,供后人参观和接受教育,从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首发式上,他希望新书的出版能够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深入调查寻访受害幸存者,同时呼吁全社会对这些受害幸存者给予物质援助、医疗救助及人文关怀。

  关注创伤遗留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首发式上,受害幸存者夏淑琴、朱秀英两位老人来到现场。夏淑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为什么呢”。夏淑琴今年已89岁高龄,她说她一直在等待日本侵略者承认罪行的那一天。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认为,本书入选2017年浙江省重点出版物,又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举行首发式,充分证明了本书不仅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也告诉了我们和平的珍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顾问经盛鸿认为,本书是南京大屠杀的史料见证。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认为,本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是与日本右翼势力斗争的重要文献史料。

  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看来,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创了这段历史研究的学术新维度。同时,对受害幸存者后代的创伤研究也是一个新视角。此外,新书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文字记忆更具视觉冲击力。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留住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7-12-07 5974059 2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