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中小企业之窗

政府主导 资金保障

宁波重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

  近年来,宁波市融资担保业发展遇到瓶颈制约,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从2011年的79家逐步缩减至45家,代偿损失上升,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

  为了重振融资性担保机构信心,宁波市坚持政策性定位,重构担保体系,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和“三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16家,占比35.6%,注册资本24.4亿元,占比59.2%,今年1月至10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073户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了1251笔担保业务,担保总额18.3亿元,占比48.9%,在保责任余额22.5亿元,占比44.3%。

  政府主导,重构担保体系

  宁波市着力重构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基础、其他类型融资担保机构为补充,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信服务的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

  市级层面,组建成立了注册资本为3.82亿元的宁波市再担保公司,引领全市担保行业发展;组建成立了注册资本5亿元的专项建设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主要为民营企业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提供担保;组建了注册资本2亿元的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主要服务宁波市“三农”发展。

  各县(市、区)、开发园区管委会通过新设、控股、参股等方式,发展一批政府出资为主、实力较强、信誉良好、影响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其中经济强县(市、区)和非经济强县(市、区)的注册资金要求分别是4亿元和2亿元。

  宁波市再担保公司以工投集团控股企业宁波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基础,由市财政在2016年至2018年通过宁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每年注资3亿元,发挥注册资金对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促进作用,牵头整合全市国有融资担保资源,缓解融资担保业务开展中银担不对等问题。

  资金保障,加强银担合作

  在扶持方式上,宁波市再担保公司以再担保业务为主,原则上不再从事融资担保业务和高风险投资业务,成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的核心、扶持政策的平台、银担合作的窗口;在经营原则上,坚持“增信、分险、规范、引领”,不以盈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经营,明确再担保机构主要为宁波市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机构比例再担保和项目批量再担保;在考核机制上,重点考核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再担保的业务规模、产品开发、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风险管控等指标,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着力降低再担保业务收费标准;在银担合作上,以招标方式选定注册资本金存放合作银行,同时确定银担合作框架,明确合作银行对再担保体系内小微企业贷款总授信100亿元、分担风险比例不低于20%、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上浮25%、担保保证金缴付比例不超过10%等。

  宁波市再担保公司从组建完成至投入运营半年多来,业务不断开展,截至10月底,已累计为宁波市域内国有担保机构的452户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了488笔再担保业务;累计再担保总额6.5亿元,再担保在保责任余额6亿元,再担保增信分险作用初步发挥。

  宁波各县(市、区)打通政策走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纷纷增资或新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奉化、象山、江北、宁海等地国有担保机构增加资本金达到2亿元要求。

  同时,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在资金保障上给予奖励补助。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商业原则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银担合作。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工业小微企业单户融资300万元以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发生的代偿损失,由融资性担保机构、市级政府、金融机构按4∶4∶2的比例分担,分散了融资担保经营风险,调动了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的积极性。

  (周铁平 方也)


浙江日报 中小企业之窗 00014 政府主导 资金保障 2017-12-07 5973466 2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