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积极深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
秦诗立 编辑 江于夫
“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富有浙江特色的“放管服”治理改革,已在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省级部门和市县政府推进实施中取得突出成绩、显著成效。相关监测部门、新闻媒体、咨询单位也积极参与动态跟踪、调研、评价、推介,以进一步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本思路、任务重点、创新举措、先进经验借鉴等明晰到位、学习到位、践行到位。
“最多跑一次”改革有一个积极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种需长期鞭策、不断革新来保持可持续活力的努力,是一份改革实施者自身也需不断革新方能与时俱进,从而保证改革方向感、痛感性、实效性的事业。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接下来就是如何确保“跑”的方向正确、“跑”的方法先进、“跑”的路线最优,以及“跑”的力量充沛、“跑”的动力持久、“跑”的成果长效。结合半年来的探索实践,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法论、路线图、时间表等来一次回头看,进一步厘清和健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逻辑架构,十分必要。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要前提
政府到底该有哪些职能?各项职能的内容、边界及其相互间的生态关系,其实各国、各地并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区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难以有标准版或最佳版。但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方向已明确,即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省情实际而言,现阶段及未来一个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应是进一步减负,特别是在经济、投资、建设用地等领域的减负,进而真正发挥好市场机制相对灵活、成熟的优势。其次,“最多跑一次”改革还需要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减少政府在产业、投资、融资、用地等领域的干预、配置职能,同时增强在生态、就业、社保等外部性领域的职能为重要前提。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健全为重要基础
进一步优化“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条款设置和内容细化,既可进一步增强政府供给侧改革体系建构的完整性、自洽性,也可进一步增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方向性,并作为基础性的依据和标准。如此,才能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不错跑、不漏跑,跑得必要、跑得有效。当然,“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广实践,也有助于检验“四张清单一张网”框架设计和内容设置是否可以更科学、合理,是否可更好用、有效,从而进行动态的调整、优化。同时,帮助改革者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重点及其相关部门设置、权责设计、流程优化等,能有更精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社会组织参与为重要途径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需政府部门跑起来,也需百姓和企业跑起来,并能够跑在同一轨道上,能够相向地跑,而不是“一头热”地跑。因此,“最多跑一次”改革既需加强理论研究、顶层设计,还需加强一线调研,更需加强社会组织的全程参与和高效分担。一方面,社会的专业化水平、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所涉及事项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技能、途径模式将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发达、多元、专业的社会组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授权下,主要但不限于通过公共服务外包,来有力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直接根植于、服务于社会的特性,使其可先期有效减少需跑政府的事项和数量,并使其有着内生的可持续动力来助推乃至督促“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应用为重要手段
当下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办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运用等均以互联网为基础。这也意味着“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跑”越来越多表现在网上“跑”,对应“跑”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审批对接工作、验证监测工作也多在网上进行。这既提高了“跑”的便捷性、有效性,也提高了“跑”的互动性、准确性。因此,政府不仅需委托、授权专业公司来建设、维护电子政务网,需积极宣传、指导、引导企业、百姓到政务网上办事,还需利用好大数据分析等,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相关成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更可行、完善的意见建议。社会组织也需在参与和分担“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利用好互联网来更充分、专业而高效地拉近政府和市场。百姓和企业则需利用好互联网来参与“最多跑一次”改革,并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动态地向政府反馈、交换相关评价,来更好地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
总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目标和目的,不只是字面上的企业、百姓到政府办事时只需跑一次,以此来督促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或者督促政府继续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深层次乃至根本目的还在于推动和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及其背后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建立和组织健全。政务网建立、建设与电子政务推广则是必要手段。相信只有清楚这其中的逻辑和生态关系,系统谋划、协力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