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拼命三娘”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党委书记蓝景芬
微风吹过,满山的“绿娃娃”们摇着头。8月,生长在海拔1030米的大漈高山冷水茭白上市了。
“老梅,今天茭白卖得怎么样?”
“挺好嘞,一大早1000斤就被抢光了。”
循声望去,一名一头干练短发、身着蓝色畲族上衣的女子,满面笑容地和农民交谈着。她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党委书记蓝景芬。当过老师、做过记者的她,今年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党的十九大代表。蓝景芬说:“我之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当选,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一块土地,安了村民的心
54岁的梅建根是西二村的村民,40平方米的老房子挤了一家三代五口人。妻子患有乳腺癌,儿子患有糖尿病,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两亩茭白田,没有能力建新房。
部分农民住房困难是大漈乡的历史遗留问题。蓝景芬刚来到大漈乡时,了解到部分农民的居住情况,她心里急得很,“没房子住怎么能行,这一定得解决。”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蓝景芬带领班子成员走访、调查,统计住房困难户的情况。材料写了一沓又一沓,安抚劝说一次又一次。一周跑两次县里,跑遍了各个相关部门,反映、沟通、协调。“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一看我来就知道是为了什么事。”蓝景芬笑着说。靠着这股拼劲儿,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在大漈乡政府西南方向100米处,有一块50亩的空地,这是政府今年刚刚给大漈乡批下的农民住宅安置小区用地。预计明年,安置小区就会正式开工。到时候,乡里的地质灾害户、危旧房户以及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等都可以得到安置。
“想了几十年的房子,终于有希望了,心也安了。” 梅建根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场抢险,凝聚鱼水深情
“你们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准备好足够的水和粮食,保证自己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前阵子,台风“纳沙”和“海棠”来了,蓝景芬带着班子,分头行动,勘察地质灾害点、加强景区安全巡查,挨家挨户提醒村民做好防汛工作。
说起抗台抢险工作,蓝景芬和整个大漈乡并不陌生。
两年前的夏天,蓝景芬刚上任大漈乡党委书记不久,就碰到超强台风“苏迪罗”。当时,大漈乡通往县城的唯一公路出现60多处塌方,最大一处长达50多米,交通瘫痪,电路和通讯线路也全部中断。
冒着大雨,蓝景芬穿上迷彩服,披着雨衣赶到抢修现场。她带领班子整合乡里所有抢修机械和人员力量,三天两夜不间断地紧张抢修。“她整天都在现场和我们一起抢险,一天也就睡两三个小时,太拼了!”大漈乡党委副书记刘海华说。
电路通讯恢复后,蓝景芬第一通电话没有打给失联几天的家人,而是直接打给了县里。“人员都安全,就是大漈乡还有数千亩的茭白运不出去,希望领导能够紧急支援我们,农民等不起!”蓝景芬的声音哽咽了,眼眶湿润了。挂了电话,她继续投入救援中。
蓝景芬组织党员和茭农利用公路两边的排水渠,搭上木板,先后将150余万斤茭白运出大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保住了农民们的心血。
那一场“战役”,拉近了她与乡民的距离,也让大家打心底里佩服这位女书记。
一份关怀,撑起孩子的天
除了乡里的日常工作,蓝景芬格外关注家庭较困难学生的上学情况。“拼命三娘”除了拼,也有柔情的一面。
蓝景芬笑着和记者说:“可能和我当过老师有关系,对孩子的事我会给予更多关注。”
4年来,她经手的助学对象就有200多名。蓝景芬为社会爱心人士和乡里困难学生牵线搭桥。逢年过节,她还会带些衣服、文具给乡里家庭困难的孩子们。
一份关怀,她撑起了乡里困难孩子的天,但也错过了女儿成长的时光。
因为工作很忙,蓝景芬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女儿读小学时,在个人资料表上,孩子直接被老师划分在留守儿童一栏。说到这里,蓝景芬眼睛红了:“我对女儿很愧疚,可是乡里的百姓需要我,我也离不开这里。”
离赴京还有一段日子,蓝景芬已经为参加十九大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带领干部们走访各个村落,听村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沓材料,一字一句记录着群众的意见、建议。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借助十九大这个广阔的平台,多学习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验。”蓝景芬说,“我有责任将云中大漈的美丽形象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漈,知道畲族之乡景宁,知道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