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精神家园 成风化人

——我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纪事

  “礼”字,从示,从豊,指借助物质化的载体形成一套社会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堂”字,从土,从尚,意味着开敞的公共会面议事处所。

  当“礼”与“堂”相连成“礼堂”,便在历史长河中承载起了乡土社会的公共记忆。

  自2013年我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今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列为省委重点改革突破项目进行深化推进,省政府连续5年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委宣传部始终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全省宣传文化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各级政府将好事办好,将实事办实,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今年2月,全省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呈现“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成为浙江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张闪亮的“金名片”,成为我省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我们回望4年多来的建设之路,感受文化礼堂夯筑乡村精神家园这一路走来的坚实脚印。

  坚守优秀传统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照搬城市的琳琅繁华,而是紧扣乡土根脉。我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始终坚持“建管用育”,传承文脉、传播文明,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4月17日下午,桐乡市濮院镇新港村文化礼堂里传出阵阵欢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九大社团之一的乡艺队正在上手工编织课。这已经是该文化礼堂今年开展的第16场活动了。看着阿姨们灵活地织着款式别致的宝宝鞋,前来围观学艺的村民越聚越多。“咱们这儿的文化生活可丰富呢。”乡艺队队员黄徐琳得意地说。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文化专管员。

  74岁的村民林财宝转身走进了文化礼堂内的图书室,一杯茶、一份报,悠闲地看了起来。“这里报纸、书籍、电脑样样有,窗外绿树成荫,环境也好,我几乎每天都来。”林财宝说,现在文化礼堂承担着文体活动、居家养老、村务管理等多项功能,二楼还有个颇具濮院特色的毛衫文化展示馆,放着纺车和织机以及大量相关历史图片,让大伙儿倍感亲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文化坚守,彰显着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和魅力。

  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千亩荡碧波荡漾,走过临水木栈道、景观平台,迷人的新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穿过菱文化展示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全透明设计、用玻璃构建的礼堂。村干部告知,这是2016年新建的胜丰村农村文化礼堂。

  看着四周通透的景观礼堂,仿佛看到这里一览无遗的四季景色:春看草长莺飞,夏见白鹭飞舞,秋赏渔歌唱晚,冬观雨打残荷。“借助千亩荡自然景观,我们才有了这样的创意设计。”胜丰村党支部书记倪根荣说。

  不仅文化礼堂建设得好,队伍也配置齐全。目前,嘉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市实现了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和文化下派员“两员”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整体水平。

  走在浙江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诸暨王家井镇洋湖村的文化礼堂前身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宣氏宗祠,粉墙黛瓦、古朴典雅,传递着浓浓的中国风;龙泉兰巨乡仙仁村,一座天桥将两座大楼连接在一起,天桥上写着“仙仁村文化礼堂”几个大字,除了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功能,当地还结合长寿村的特点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妇女创业园、寿星榜、村史榜等。

  2013年,我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创新性地在全省部署建设集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4年多来,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化活动载体向综合性的精神家园转变,实现了从资源分割、分散向资源统筹、整合、利用转变,实现了从只注重建设向“建管用育”一体化的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这些文化礼堂经历了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的变化,正切实地丰富着村民的传统生活。

  浸润农民心田

  建好礼堂靠农民,用好礼堂为农民。农村群众的拥护和参与,是农村文化礼堂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乡土文化悄无声息浸润农民群众的心田。

  2017年1月,第三届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在杭州市转塘街道何家埠文化礼堂热闹上演,300多位来自基层的普通农民演绎了10余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倾情展示我省城乡面貌的美丽蝶变。

  如今,每到春节期间,文化礼堂便成了浙江农村最热闹的聚会场所。村民们自发编排节目,只为登上“乡村春晚”的舞台一展风采。今年,丽水在春节前后组织了772场“乡村春晚”,使文化礼堂成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舞台。

  “如今的农村文化礼堂,更有温度了。”行走中,许多村民提到,文化礼堂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妇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始终把牢为民惠民导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亲近感、归属感,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要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这也正是农村文化礼堂始终焕发生机和活力的秘诀所在。于是,2月春节祈福迎新礼仪活动、6月端午民俗文化活动、10月国庆礼仪活动暨“成人礼”……浙江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将这些礼仪项目和传统民俗列为常规动作。

  为了让更多村民主动走进文化礼堂,各地高招迭出:慈溪引导各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开展戏曲夜、太极夜、交谊舞夜等礼堂文化“农民派对”专题夜活动,基本做到农民大戏台天天有主题、夜夜不空场;江山开展村歌创作传唱活动,并把演出搬进了省人民大会堂;绍兴柯桥区通过镇街文联、协会等平台,对全区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分门别类建立文化人才资料库,并将这些人才纳入文化礼堂服务团队中,激发各类人才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热情……

  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有不少是农民群众的主动要求。慈溪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反映,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有三个“想不到”:建设前,想不到村民的支持率这么高;建设中,想不到村民的积极性这么高;建成后,想不到村民参与热情这么高。“正因为我们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从而受到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他的一席话,引起了不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者的共鸣。

  长效成风化人

  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内生的,也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沉淀。

  探索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的管理制度,使农村文化礼堂建好用好,是文化礼堂能否真正发挥好精神家园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今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列为省委重点改革突破项目深化推进。不久前,我省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为今后农村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台州黄岩繁荣村文化礼堂的前身是农民学习会馆,一开始,由村两委直接管理,但村里事情多,村干部忙不过来。2013年8月,繁荣村成立了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让农民自己管理。“我们理事会共有22人,都是由群众推荐的热心人。”该村文化礼堂理事会理事长何振世说。积极探索推行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发挥好热心人士、创业成功人士、文化能人、村干部、志愿者等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温岭则以选聘为手段,推出人才招募项目,通过一年时间,以公开招聘和定向物色的方式,组建了一支100多人、才能各异的专职管理员队伍,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乡贤参与助推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热潮。

  74岁的周德华是平阳县水头镇溪尾村文化礼堂的一名管理员,专门负责编排文化礼堂活动节目。他戴着老花镜,清瘦矍铄,俨然一个地道的农村老爷爷,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有着50多年文艺工作经验的文艺骨干。他在文化礼堂开设村民文化提升班,组织各类民俗活动和文艺演出,画身边的桥头老景、旧时村貌等提供给村史廊展示,成了远近有名的文化带头人。

  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管理长效化?各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纷纷拿出了独门绝技。

  杭州在长效管理机制上,推行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认定制度”,并将礼堂理事会制度和日常管理落到实处;宁波北仑区积极探索“乡贤驻堂”制度,发挥“乡贤”在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化熏陶中的作用;金华建立大学生志愿者与文化礼堂结对制度,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绍兴引导鼓励农村文化礼堂设立“乡贤基金”“公益金”;衢州以“流动文化加油站”为载体送文化,让文化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舟山普陀区六横镇组建农村文化礼堂联合会,探索文化礼堂联动发展新模式……

  根据规划,2017年全省将新增1000个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同时,还将不断提升已建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效能,努力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高水平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我省更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全省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万个,覆盖80%的农村人口。

  四月之江,春雨如酥,山清水秀。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征程上,我省将继续迈出坚定而踏实的脚步,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文化盛宴,让文化礼堂如大地上点点繁星,为我们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精神家园 成风化人 2017-04-18 浙江日报2017-04-1800006 2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