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人文世界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戏剧艺术中,一直有着“第四面墙”这个概念——假想在舞台边缘,有一道墙把演员和池座的观众隔开。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演员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全貌而不必理会观众的反应,“第四面墙”能够保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彻底融入到角色当中。

  而在浙江的民营剧团,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这样一面墙。中国戏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民间的产物。在浙江,上千民营剧团填补了浙江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数量有限、演出不足的空白,不仅深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而且成为传承浙江戏曲的重要载体,在满足农村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营剧团从团长到演职人员,大多本身就是农民。出身草根的他们最熟悉农村生活,最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剧团为农民写戏、演戏,及时满足了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

  无论是在跟随民营剧团演出的一周里,还是在全省各地采访的过程中,我都强烈感受到了民间剧团和各地农村群众频繁的深度互动——有的演员,直接住在村民的家里,村民把演员当家人一样对待;有的戏迷,早就和他们喜欢的名角成了好闺蜜;有的剧团,甚至连后台都成了演员和戏迷交流互动的场所。

  在蹲点温岭越剧三团的时候,一位演员经常把姐姐们挂在嘴边,姐姐们有时和她一起出去购物,有时候帮她照顾宠物狗。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姐姐们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妹,而是她的忠实戏迷。经过几年亲密交往,大家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这种深厚的情谊,不正是心中有观众的最好诠释吗?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只要心中有群众,就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贴近,受益的不仅是观众。浙江的民营剧团或许是最有“用户意识”的。因为他们贴近群众,所以清楚地知道群众喜爱什么,知道如何演出符合市场需要。他们的演出作品,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目的,不使用低俗的台词去博取笑声,而是十分注重演出的社会效果,以优秀的剧目感化人、鼓舞人。从掌声雷动中、从座无虚席中,我们看见,观众为这些贴近生活、灵活多变的舞台表演而目不转睛、深深感动。没有了“第四面墙”,使得民营剧团成为我省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支有生力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和发展好地方戏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浙江大地上活跃着上千家民间剧团,仅2016年一年,他们就在大山里、田野间上演了21万多场戏。上千家剧团,成为上千个欢乐的种子;21万场戏,就是21万场文化盛宴……

  民营剧团,将舞台搭在希望的田野上。


浙江日报 深读·人文世界 00011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2017-03-24 浙江日报2017-03-2400007 2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