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共识 汇聚力量
本报记者 翁浩浩 袁艳 董洁
“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
“当然看过,最近很火啊!”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聊的话题之一。前段时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强势“霸屏”。
火爆的背后,是公众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呼唤,是对精神层面获得感的追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当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裕,我们如何实现精神富足;当我们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凝魂聚气?我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价值引领——
“扶不扶”不再是疑问
刚刚过去的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但同时,“扶不起”“冷漠症”等现象仍有发生,这是因为“道德滑坡”吗?
“有人说,现在公众道德水平在走下坡路,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我每天和青年学生打交道,感觉他们的精神世界总体上是美好的,这也是支撑我长期在大学执教的根本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说,40年前他带着小提琴上大学时,寝室里只有一个同学认识小提琴。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已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接触到各种文化艺术作品,而且在讲诚信、与人为善等方面表现良好。可以说,精神文明水平总体不断提升。
为什么会有道德滑坡这一说法?杜卫委员认为,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在推进过程中,原本一些低俗的事物和现象逐渐显现。比如由于文化市场放开,一些文化产品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动,迎合一部分人低俗的趣味等。
杜卫委员说,实现精神富有,需要不断提供公众喜欢、有一定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在精神文化产品中融入核心价值观,营造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这方面,要坚决防止文化事业过度产业化。同时,要尊重培育“精神富有”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没有功利色彩的环境下才能塑造。对广大高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也要注重培养文化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历时6年创作的《遇见大运河》,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去讲述、展现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拉近了大运河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提升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人们对祖国灿烂历史的热爱。”崔巍代表说,至今,她还清楚记得一件事。《遇见大运河》进校园演出时,一名19岁的男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冲上舞台找到她说:“老师,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了解了大运河,以后我会和你们一样去爱护它、保护它。”“那一刻,我非常感动,这是正能量的传播。未来我们要创作出更多和时代同步、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崔巍代表说。
榜样带动——
真善美不再是“盆景”
这些年,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有一个习惯“雷打不动”:早上一到学校就会给老师送上精神早餐——一个正能量小故事,老师把这份“早餐”送给家属,或送给家长,或送给学生,或自己珍藏。如今,方青已讲了2000余个小故事。
方青代表认为,精神富足感无法用统一标准衡量。古时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一种和谐而知足的精神满足。对有些人而言,能读一本书、品一杯茶,就能感到满足,所以精神的富足与物质的丰厚不一定成正比。当然,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精神是在物质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所关注的一个领域。而今全社会都非常重视精神满足感的问题,这本身就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时候,更加需要一种积极的示范带动,比如树立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能够产生覆盖面广、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方青代表说。
无论是筑牢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是唱响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都离不开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高音”独奏,也需要万众参与的“和音”共鸣。
杜卫委员说,近年来,浙江出现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一批最美人物,引领全社会向上、向善,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只有不断倡导,不断弘扬,才能让这种美的品质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伴随着成长,不断形成、沉淀和升华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她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融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中早日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实践养成——
获得感不再是期望
“在每个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上世纪80年代,物质生活相对贫乏,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相对低,而现在物质富足了,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说。
这位女浙商从绍兴农村起步,从一台小缝纫机开始,现已成为一名知名企业家。在她长达33年的创业过程中,“敬业”和“诚信”在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徐爱华代表今后的“小目标”,是进一步打造企业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归属感。来北京参会前,她亲笔给每位女员工写好一张“三八节”贺卡:3月8日,贺卡伴着鲜花送到她们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激励我们踏踏实实地工作,健健康康地生活。”徐爱华代表说。
代表委员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承载有积淀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践行,应该具体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形式坚持下去。比如浙江正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活动,纵深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让普通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载体,进一步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氛围。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条有系统的‘链’,从国家到社会,再到公民个人,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在吴海燕委员看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每个公民个体做起,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这次,吴海燕委员带来了一份关于在全国建立个人职业信用信息平台的提案,就是关注人们的诚信问题。她建议,通过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让每一名公民的信用信息都有据可查,让每一个公民都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培养诚信品质,同时通过国家的各项制度提倡和保护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