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2016年底,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为深度转型升级的中国增添了浓重的杭州印记。

  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75家,占杭州市1/3以上……作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开发区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列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开发区工业强区第一名。

  在我国进入深度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开发区稳扎稳打、沉着应对,形成了成效明显的转型升级“开发区经验”: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吸纳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全面释放园区活力和潜力。

  以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4+1”产业集群齐头并进。

  以特色小镇为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国际科创小镇风生水起。

  实施大气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关停转迁产能落后企业。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等多项殊荣……

  一个秉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三大战略,生产、生活、生态完美融合的高品质开发区正款款走来。

集聚领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开发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衡量开发区转型升级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开发区从自身产业特点出发,以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为重点,推动园区产业向集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对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区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企业培育“两手抓”,使优势主导产业始终发挥稳健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产值比达77%。

  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区启动东部医药港小镇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如今,园区已引进了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吉立亚、礼来亚洲基金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全球前十大生物医药企业有6家相继落户开发区;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清华长三院生物医药产业化促进中心、奥克兰大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相继落地;引进了牛津大学第四代基因测序项目、国家新药安评中心浙江分中心等专业平台项目。多年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保持15%以上增长,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占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1/3以上。

  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 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推进机器换人和物联网专项行动,取得了一批走在行业前列的卓越成果:士兰8英寸芯片、立昂东芯第二代集成电路等一批项目正加快推进,“九阳工厂物联管理系统”项目被认定为杭州市示范样板工程,娃哈哈智能工厂入选国家首批智能智造示范项目,三花智能生产线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计划。

  与国内不少开发区面临空间、土地 的制约不同,开发区通过加大空间整合 优化力度,为园区产业健康发展拓展了 充足的空间。以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国际科创小镇、金沙湖中央商务区、出口加工区、东部湾总部基地等六大发展平台为核心的“6+X”产业发展平台各领风骚,进一步优化了园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把握趋势,

培育核心竞争力

  当下,特色小镇成为中国新型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绝佳选择,也是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的有效载体。顺应这一趋势,开发区围绕“三镇两区一基地”发展规划,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建设“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开发区专门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完成东部医药港小镇产业规划和概念性规划,加大重点平台项目引育力,完善政策支持引导力,提升制度机制创新力,营造区域品牌影响力,突出核心区块发展带动力,围绕全创新链、全产业链、全服务链推进科研、产业等一批支撑项目落地,努力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现人才项目、科技成果、绩效贡献“三个倍增”。

  全力塑造“大创小镇”。开发区启动建设“大创小镇”,以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等为核心,构建以“政产学研创孵投”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打造“有核无边、层次明晰、联动辐射”的创新发展局面,全力推进一流的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生态、人文品质特色小镇建设。创立“个十百千万亿”目标体系,以目标为牵引,将小镇打造成长三角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领和标杆。“个”:建立一套科技创新指数;“十”: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百”:新增投资100亿元;“千”:年实现发明专利1000件;“万”: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1万家;“亿”:实现交易规模500亿元。

  杭州,这座刻着互联网基因的城市,集聚了全国超过1/3的电子商务网站。如何拓展互联网产业,抓住建设“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机遇,塑造开发区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在出口加工区内建立下沙园区,招引了天猫国际、苏宁易购等68家平台电商,网易考拉、银泰网等111家垂直电商,备案海外商家已超5000家,启动全国首创网购保税出口模式,形成了跨境出口网货中心,内接制造企业,外接跨境出口平台。全年交易金额达42亿元,网购保税交易金额近38亿元,奠定了开发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成绩成为往昔,历史在脚下延续。带着“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荣耀,开发区以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引领区、全国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为建设目标,开启了新一轮的“奔跑”,更多精彩将在这里上演。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深耕转型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新动力 2017-03-06 浙江日报2017-03-0600006;浙江日报2017-03-0600008;浙江日报2017-03-0600010;浙江日报2017-03-0600004 2 2017年03月06日 星期一